六祖坛经精要法句讲解(四)
时间:2012年4月15日 地点:江门茶庵寺 主讲人:明一居士
今天继续跟大家探讨《六祖坛经》的一个重要部分,智慧。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?六祖说,般若之智 ,世人本自有之。只缘心迷,不能自悟。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,他也说了“奇哉!奇哉!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、分别而不能证得。”我们修行就是要离一切妄想,才能证得。妄想之所缠,世人总是不觉亦不知。很多人认为,我们修行,都是从外所得,从学而所得。其实,当我们烦恼越来越轻,智慧就现前。智慧现前才能够掌舵人生,了脱生死。
所以六祖说:“善知识,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,此言大智慧到彼岸。此须心行, 不在口念。口念心不行,如幻如化,如露亦如电。口念心行,则心口相应。本性亦是佛,离性无别佛。 何名摩诃?摩诃就是大。 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。无有边畔,亦无方圆大小。亦非青黄赤白,亦无上下长短。亦无瞋亦无喜,无是无非,无善无恶,无有头尾。诸佛刹土,尽同虚空。世人妙性本空,无有一法可得。自性真空,亦复如是。善知识,莫闻我说空, 即便着空。第一莫着空。若空心静坐,即著无记空。善知识,世界虚空,能含万物色像。日月星宿,山河大地。泉源溪涧,草木丛林。恶人善人,恶法善法,天堂地狱, 一切大海,须弥诸山,总在空中。世人性空, 亦复如是。善知识,什么是大?自性能含万法是大, 万法在诸人性中。若见一切人,恶之与善,尽皆不取不舍,亦不染着。“
这段话说明了什么?我们修行,不要执着外相。世间人,很多以为勤奋念佛就可以了,其他别的事情什么都不管。念着,念着,越年就越执着。执着,认为我念佛是最厉害的。你就不可能成就,一直执着。产生一种我慢,心如虚空,名之为大 故曰摩诃。 善知识,迷人口说,智者心行。又有迷人, 空心静坐,百物无所思,自称为大。这类人,不能够和他讲了,为之邪见。
首先解释一下几个词汇,梵语,古印度语称之为梵语。古印度人认为自己所说的语言,乃是禀承大梵天王所说的,故称梵语,是净的意思。无记空,什么叫无记? 于善不善皆不可记别的空,称之为无记空。 也就是说,这种空没什么用的,你这种打坐等于睡觉,醒了之后就什么都没发生过。好像进了冰箱,这种空不起作用。佛家的空,大家记住了,什么叫空?不是说什么都没有。是超越,不被它束缚。空不是否定,也不是认同,既现实又超越, 称之为无记空。非善非不善非无记,是本来的面目。天堂, 天堂是什么?天上的宫殿称为天堂,凡所处的地方, 能有随心享乐的环境, 皆比喻为天堂 。地下牢狱称之为地狱,凡所处的地方,只有苦受,而没有快乐的地方比喻为地狱。什么是邪见?拨无因果之见称为邪见,意思就是否定因果,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,做坏事没有问题, 做好事得不到好报。凡是不合乎正法的外道之见,皆称之为邪见。
六祖又说,切莫听我说空,便执着于空。往往我们学佛的人,总爱说“空“,但是千万不能执着。一执着就会产生另外一种对立。凡是有对立的,都不是佛家所讲的空。什么是”真空“?离一切对立即是空,心中无所染是名空。 日、月、星辰 山河 大地都包含在自己的心地之中。这说明了什么呢?说明了我们心量广大,周遍法界。所以说,修是心行,须在自性上见。如果说心说佛,说迷说悟,认为有一法可得,是有所执着。其实我们拜佛是做什么呢? 感应从哪里来?比如有些高僧有神通、有智慧 ,从哪里来?从自己的内心来的。 等于一盏电灯,灯泡上面包满了纸,光明当然就暗下来了。如果能够把纸一层一层撕开,光明就慢慢显露出来。 有很多人看见这光明,就以为是外来的。实际上从哪里来?从自身本具的啊!
所以我们的心中,福非常之大!那为什么会有灾难?执着来的。大家跟我念,灾难从执着生。如果我们想离开灾难,首先要离开执着。 否则,拜佛都是空过时日,烧香也是白烧。 怎么样才能真正吉祥如意?一切善恶境界都超越。
六祖说,“世界虚空,能含万物。”六祖告诉我们,“世人性空,能含万法。”这里也照应了前文,“何期自性能生万法,何期自性本来清净,何期自性本来具足。”所以我们修行不在于庙堂 ,不在于佛前,唯在于心行。”所以六祖说,“愚人口说,智者心行。”在这个世间中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离诸攀缘,放下。
怎样才能够快速入道?大家跟我念:“无争就是道。”怎么样“无争”?心和身体不争,经常打打坐。出去,与人无争,于世无求。当你觉得不安乐的时候,观察一下,烦恼从哪里来?谁在烦恼?
要做到无争,首先和家里的人不争。与丈夫、妻子无争,和子女无争,和家亲眷属无争。然后才能够在生活中,慢慢体会与人无争。 体会与“事”无争。什么意思?比如我们坐在这里,感觉到非常热。心里自然希望,有一把风扇就好了。这就叫求。有了风扇又怎么样?就想了,有一台空调就好了。有了空调,有一张软的床就好了。睡下去之后,又想,有一张被子就更好。有了被子还想要枕头,有了枕头还想有人陪。所以我们人类的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。我们不要被它骗了。在事相上,有求就是虚妄,就是痛苦,就是与“事”有争。
大家跟我念,不为六尘所迷。我们生生世世沉沦在六道之中,就是因为终日攀缘,
色声香味触法。其实我们常常都活在别人的心情之中。别人不开心,我们就不开心。很容易被别人影响到我们的情绪。别人有情绪,我们被他影响,这也是争。无争才有道,有道的话,困难就解决了。想解决困难,首先要无争。在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心性。
我们平常是怎么样的呢?生活在别人的观念之中,别人赞叹你,你高兴地睡不着。别人说你坏话,你气得饭都吃不下。这样的心境,怎么能够改变人生?我们终日攀缘这个声音好,那个声音不好,这个好吃,那个不好吃。都是活在对立当中。有执着就有染,离执着就无染。
昨天和大家讲了,三祖僧璨大师的一句话: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。 这个世界有什么好坏?都是让我们得到正觉的机缘。所以说,无争就是道。可是很多同修到了道场还争,争念这个佛号,念这部经。人家持咒,他就说人家夹杂。怎么样才能不夹杂呢?心中无染,名为无夹杂。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山河大地,一切都不能落入我们的观念之中,内心朗朗,才是清净。逆境来时,烦恼有什么用?前世因,今世缘,才得了这个恶果。孩子不听话,没有办法啦!你没有福拥有一个好儿子。你不积德,孩子就读不了书。烦恼有什么用?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,都是受业报的。为什么你投胎到这个家,和这些人成为家人? 因为你过去生中造了业。
为什么有苦有难?有些人命似乎很好,含着金钥匙出生,从来不愁吃穿,游戏人间,从来没有感受到人间的痛苦。可是这些人真的没有痛苦吗?我经常讲,人生的本质就是苦,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,苦苦、坏苦、求不得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,这些苦,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。无论你是大富长者还是国家元首,称讥毁誉,利衰苦乐,古人称之为“八风”,都纯然是苦。有钱人羡慕穷人自由, 穷人羡慕有钱人衣食无忧,其实各有各的烦恼。没钱的人,穷到死,有朝没晚。有钱的,乱吃东西,肠胃不好, 不吃又忍不住。盖间房子大点,住久了又不满足,又要买新的别墅。到最后死的时候,又不舍得走。 终于投胎变成蟑螂老鼠回去住。这个苦可怕啊!做官更苦,辛辛苦苦,起早摸黑,兢兢业业,可是担惊受怕。属下做错什么了,自己要为他负责。虽然坐上高位,六十岁,还是告老还乡,两目茫茫,满额岁月,白发苍苍。
贺知章那一首诗说的好: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人何处来。就像我,从小出去,回到乡下很多人都不认识我了。所以这个时光流逝,行苦啊!大家想一想,你以前结婚的时候,丈夫多英俊,转眼间,他就老了。以前的孙子抱在手上,多好玩!现在牛高马大了,说什么都不听,到处做坏事,所以苦啊!
这个世间,无论什么事情,都不要贪了!苦啊!怎么样才能不苦呢?不执着就不苦了。有孙抱孙,有官做官,有钱多布施,没钱要努力,死就死,生就生。这才能做个有道之人。就是祖师大德说的:“六尘不恶 ,还同正觉。”有饭就吃,有觉就睡,不求顺利,不怕灾难,一切融入这个世界,接受这个世界,感受这个世界。牛屎、垃圾、黄金,在你心胸中,都是等同的。掌上和虚空,无二无别。这种境界就是心净,念佛就往生。
所以六祖说,自性能生万法,他心通、天眼通、神足通,能知过去未来。病从哪里来?性格来。你都不改性格,病怎么好?所以医人先医心,这个叫心医,才是上医。有人说,“老师,我痛风啊!救救我吧!”我就告诉他,痛风的特点是什么?吃海鲜多,不喜欢吃蔬菜,暴饮暴食,没管理。这种人社交多,偏偏就不理家人,这种人就子女不听话,家庭不和。为什么不和?我们看孩子的相貌,就知道他的家庭。如果孩子的脸很圆,红扑扑的,那么他的父母很和睦,家庭环境起码中之上。为什么? 因为她从出生开始,不受恐惧。因为她爸爸妈妈很,她爸爸妈妈和睦,就是坏也坏不
还记得几年前,我有个朋友得了肠癌。他老婆哭着找我,老师救救我老公吧!我想到她的境况,真的很可怜。才五十多岁,万一真的死了老公怎么办?嫁也嫁不了, 守寡还不知守到何年何月自己才死。犯邪淫的话,子女不聪明,孙辈都不能好过。再嫁的话,顶多能找个七十岁的,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去殡仪馆。那时候,刚好从尼泊尔来了几个活佛,我就让活佛帮他灌顶,后来发心吃长素。佛菩萨加持他,病全好了,结果了,再也不来了。干什么去了?吃喝玩乐。没多久癌症长到别的地方,这种人我治你干嘛?白费心机。肩周炎的人,自己也要反省。多数是自小不孝顺父母,不听父母的话。血压高、心脏有问题。
这就是六祖说的,世人性空,能含万法。六祖有没有读过书?樵夫一个。 为什么他和老子孔子一起,被喻为东方三圣?因为他们主导架构了我们整个东方文化的核心。为什么六祖没有文化,却人能够有这么大的智慧?因为我们的自性,智慧不是从外来的,我们的心量广大,遍布法界了之后,就能生万法。六祖无相偈里面说到的五个何其,何其自性 本来清净,何其自性本不生灭,何其自性本不动摇。
“善知识,心量广大,遍周法界。用即了了分明,应用便知一切。所以我们学佛心要净,我们学佛为了什么?少打一些妄想,脑电波不要像人家那么乱。你想坏事,你的相貌就越来越倒霉;你想好事,你的相貌就越来越好。这个世间有什么不好?样样都好。现在有吃有穿,不用打仗,不用妻离子散。
要感恩眼前的一切,为什么?因为眼睛还没瞎。感恩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朋友和自己一起。还有什么值得烦恼?大家开不开心?要感恩。多少人连饭都吃不上,饿到死。 你现在可以舒舒服服坐在这里看书,真要感恩啊!所以,我们的心量就是福量。跟我念,有心量就有福量。大家记住了。
今天我接了一个电话,那位佛友说:“老师,我盖房子, 邻居干涉我,喊打喊杀,怎么处理。我叫他问对方,想要多少钱,就给他。他要你认错, 你就跪下。”你赢的是心量广大。另外一个人建房子, 刚刚起了个头,邻居就来吵了。我叫他买点礼物过去认罪,第一次人家说你不怀好意,扔你的礼物出去。 第二天再去,第三天还去。人心肉都是做的。另外,每一个人都有朋友的,一物治一物。大家记住,谁都有一个克星的。他有朋友的,知心良朋,就找那些人帮你解决问题。如果你拿一把刀,我拿一把刀,大家互斩。最后就是2个家族的悲剧了。
大家要学会化解灾难,在生活中不要敌对。为什么会敌对? 你的心蜷缩在一起。我们要心量广大 ,周遍法界。就能够应用便知一切,一切即是一。不离当下,去来自由, 心体无滞。六祖又说:“善知识,一切般若智,皆从自性而生。”记住,从自性而生的,没有烦恼你的智慧就开始生起了。“一真一切真。心量大事,不行小道。口莫终日说空。”口不要整天说我看破了,叫他吃东西,他说我看破了,不用吃这么好的东西,我念佛求生西方算了。叫他穿件好一点衣服,他说我看破了,不要穿好的衣服。有一位佛友很有意思,夫妻一吵架就说看破了,要怎么样怎么样。你幸福的时候看有没有看破?你高兴的时候看你会不会看破?人顺顺利利的时候,是很不容易看破的。所以出离心是怎么来的?
所以六祖说:“心中不修此行。 恰似凡人自称国王,终不可得。非吾弟子。善知识,何名般若 ?般若者,唐言智慧也。 一切处所、一切时中,念念不愚。一念愚,即般若绝。 一念智,则般若生。口说般若,心中常愚。常自言,我修般若。”
很多学佛人就是这样,认为我在念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 ,看见别人,总是 认为别人不行。 人家念《金刚经》,人家修密,人家没学弟子规。觉得人家没有修行。 其实修行没有一定的标准, 人家一悟千悟。有些人一打坐,十善道业马上成了。杀盗淫妄全断了。万缘顿息,一真一切真,心量大事,不行小道。什么是小道? 有我所行,着相的缘故。
今天我们在这里讲《六祖坛经》关于“般若”的核心关键,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,早得大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