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坛经的故事(七)
东山得法 成第六祖
时间:2012年4月13日 地点:江门茶庵寺 主讲人:明一居士
尊敬的各位,善知识,我们昨天讲到江州别驾帮六祖大师写下了偈颂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 何处惹尘埃?”看到这首偈颂,众人都惊怪非常,你怎么那么厉害!真是人不可貌相!原来他是一个菩萨,祖师见众人这样就出来了,恐怕他受到伤害。于是就用鞋底擦了这首偈,说:“亦未见性。”众人就相信了。
各位善知识,如果你忽然觉得这个世界,没有什么可争,全身轻松,没有什么可计较的,就是开悟。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这种思想去看世间,在一切不平等中,看到平等的心性,就是明心见性。如果能够保持两年以上,你整个人就不同了。
我们平时学佛有一定体会时,要好好保持这种心态。偈中说的本来无一物,后来禅者认为,这个“无“的重点不在”否定“,而是这个”否定“的背后,衍生出来不执着的世界,充满了勃勃生机,无限肯定。
大家好好思维一下, 菩提本无树,菩提代表智慧,树叶代表烦恼。如果我们天天都去扫树叶,那要扫到什么时候呢?禅宗就教大家,把烦恼的根源去除。这样就不用扫了。希望大家常常念:“心空种种空, 心灭种种灭。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。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“
关于心性方面,大家要好好去体会。学佛如果心不灭,永远都是凡夫。什么是凡夫?或者体弱多病,或者生活困苦,或者事业不顺,或者小人障碍。学来学去也不知道学啥,经念了很多年了,常常打坐,也常常 念佛,可是没有什么意乐心。 其实只是结个善缘,和生死大事没有关系。所以,祖师大德说,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“
我们继续说六祖大师的故事。第二天,五祖来到磨坊,看见六祖在腰上绑了一大块石头舂米。五祖非常感动,马上就说,“求道之人, 为法忘躯!理应这样。“又问六祖,”米舂好了吗?“六祖说,”早就舂好了, 只是欠筛的工序。“
这段对话表面是说舂米,实际上说的是:“你保任的功夫怎样啊?“”可以了,还欠你给我的印证。“所以高僧和开悟后的人,说的话是就不同的。于是五祖以杖击碓三下就离开了。当时六祖立刻就明白其中意思,三更时分就进去五祖的方丈室。五祖用袈裟遮着四面,不让人看见,为六祖说《金刚经》。才讲到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听到这里,六祖大悟,悟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。于是就向五祖说:“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;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。”意思就是说,想不到自性本来清净,想不到自性本不生灭,想不到自性就是这样圆满。五祖知道他已经明心见性了,就说:“祖知悟本性,谓惠能曰: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;若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。”
大家要记住了,我们生活、修行,都要感恩。感恩障碍我们的那些人。不懂得感恩的话,你算什么修行?常怀感恩 与道相应,大家跟我念,常怀感恩,与道相应。这个感恩的心,可以发挥无量无边功德。
例如太太骂自己,那你要感恩,太太还在自己身边。没有饭吃要感恩,还有粥吃。
做义工辛苦也要感恩,感恩自己终于有机会在寺庙做义工。我真的很感恩寺院。让我们可以在这里可以念经、修行、免费吃饭、听课。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:“一念精进超百劫,莫作负恩欠债人。
我们继续讲六祖的故事,三更时分,五祖授法,寺院里的人全部都不知道。衣钵就悄悄地传给六祖了。五祖还对他说,“你已经是第六代祖师,好好去自行护念,也就是护持自己广度众生念头,将这个心法流传到后世。不要让它断绝了 。我现在给你一首偈:‘有情水下种,因地果还生,无情亦无种,无性亦无生。’
意思是什么呢?众生心中下佛种, 因地成熟佛果生。无情亦是无佛种 ,无佛种性无佛生。这就是传法,师父会给你一首偈,叫传承。这首偈是针对六祖“本来无一物“,观机逗教,赐给他的。
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之言,即是空有。这方面你们好好去体会。传法师承,是为了让世人正信的。五祖说,“你回到广东吧!“六祖就问他,”那我去哪好呢?“五祖就告诉他,”逢怀则止,遇会则藏。” 怀就是怀集,会就是四会意思。去到怀集的就停下来,到了四会就藏下。
当时六祖在四会藏了多久呢?十五年零八个月 。为什么这么久?要等待时机 ,同时修养自己的心性。怎么修养?大家跟我念念,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。
今天我们的故事先讲到这里,走了之后怎么样呢?走不走得掉呢?我们下一节再说。大家好好回味这个故事。愿你们福慧增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