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坛经的故事(二)
菩提自性 本来清净
时间:2012年4月11日 地点:江门茶庵寺 主讲人:明一居士
尊敬的各位善知识,我们学习六祖坛经的故事,就是要从这些故事里面去悟。悟不到,不从心法上下功夫,历经百劫的所谓修行,都是庸庸碌碌而已。各位,你们今天能够沉下心来学习六祖坛经,因为你们前世也是学佛的,而且都有一定的领悟。过去生中,生长大富之家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在古代,佛教是上流社会的文化,没有钱的人根本不能听闻佛法。没有钱读不了书,不识字看不懂佛经。
第二要有影响力,故事刚开头就说了:“师升座次,刺史官僚三十馀人、儒宗学士二十馀人、僧尼道俗一千 馀人,同时作礼,愿闻法要。”大家看见了,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。所以以前学佛是一件非常高贵的事情,听经闻法是很严格的。一个人出家了,首先五年洗衣煮饭扫地、挑水劈柴。年经的沙弥就要伺候年老的比丘,五年后积到福了,才能背经,不能问问题。读到熟自然就明白了。
下面我们继续看六祖大师的故事。师告众曰:“善知识,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, 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善知识,且听惠能行由,得法事意。“这是六祖,未讲之前,开宗明义,讲出本经的核心。善知识,是称呼我们。六祖是何等圣人,但是他称呼我们这些凡夫做”善知识“。这种谦恭,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菩提自性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讲完了,就这么简单。如果你的福报很大,根性很利,你当下就顿悟了。可是没办法,我们凡夫就是不明白。六祖大师就继续开始,讲行由得法。
首先我们解释善知识。所谓的善知识,就是能救众生远离恶法,勤修善法的人称为善知识。凡是博学明辨笃行之君子都能称为善知识。能修净业三福的人,也可称善知识。孝养父母、侍奉师长、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的人,就是净业三福。
菩提是什么意思?菩提译成汉语是为觉悟的意思。菩提之性,能让人明诸佛道。 什么叫自性?诸法皆具有的不生不灭的性质。故一切的现象本体,或一切的心相的性体,都叫自性。这个要我们自已去体会。那什么叫清净? 离恶行、过失,断烦恼旧业就叫清净。真正而言,无住才能称为清净。什么叫直了成佛?就是直下,不用任何思维观念,就能当下顿悟。没有任何方便渐处。佛是佛陀的简称,是梵文。如果我们翻译成汉语就是正觉正遍知,是大觉大悟者。正遍知就是对宇宙无所不知,无所不解。
有一次,有一个人想难倒考释迦牟尼佛。认为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,不可能会养牛的。可是佛却有条不紊地详细讲出来。到现在为止,佛教还有这方面的经典。有一次有人把不同的山上砍伐下来的木材采集到一起,烧成碳,请佛分辨出木材出自那座山。佛一样能分出来。这就叫正遍知,能对宇宙万物无所不知。
六祖对大众说,菩提自性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,此心直了成佛。只是因为众生一念不觉 ,攀缘于尘境,染而污垢。蒙蔽了自已的觉性。觉者佛也,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佛。这句话对不对?很多人学到一点皮毛,认为自己心中有佛就可以了,肉也吃,酒也喝。什么都做 恶事也敢做。心中有佛,什么叫心中有佛?佛就是觉悟,不颠倒不迷惑就有佛。这个所谓的“佛“不是说一个佛像在心中,而是觉悟的能力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的自性里面。我们能够在境界当中,把持住自己的心,知道喝酒的坏处,能够不喝酒,觉性就在了。可是心里面没有一点智慧和觉悟,就说心中有佛,什么都可以做,这样的人能够逃离因果的惩罚吗?
各位善知识,大家记住了,佛代表什么? 不是人,不是神,不是物体,是自性觉悟的一刹那,名为佛。从事相上来解释呢,就是古印度,现在的尼泊尔迦吡罗卫国,有个王子,在人间舍弃荣华富贵,出家求道,成为的大觉悟之人。
佛陀的故乡是一个好地方,去年我去了那里,今后还想带大家去去。虽然经济环境很恶劣,但是到那个地方就有一种佛光普照的宁静心灵体验。去到佛祖的故乡,确确实实很容易深刻地体会很多佛经的法要。才灵灵确确地感受到,我们的妄想分别障弊心性,让我们不能见自性本来的面目,不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性。如此才知众生与佛是不同的。众生为欲望尘埃所蒙蔽,佛观万事万物,了了通达。
所以六祖大师开宗明义就说,菩提自性,本来通清净,但用此心直了成佛。这就是六祖顿悟的说法的提纲。下面惠能大师开始说自己的身世了:“惠能严父,本贯范阳,左降流于岭南,作新州百姓。此身不幸,父又早亡,老母孤遗,移来南海。艰辛贫乏 于市卖柴。”
惠能严父 ,是不是说惠能的父亲姓严? 不是的。古代对父母的雅称就是严父慈母,称太太为内子或是内拙。这里就讲到,六祖大师的父亲本来是北方人,藉贯在范阳。因为获罪,被流放岭南,到了新兴。父亲去世之后,母亲带着他到了南海,砍柴来卖。
六祖在没讲经前,这样介绍身世。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?我们继续往下面看看。“时有一客买柴,使令送至客店。客收去,慧能得钱,却出门外。见一客诵经。惠能一闻经语,心即开悟,遂问:“客诵何经?” 客曰:“金刚经。” 复问:“从何所来,持此经典?” 客云:“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。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,门人一千有馀;我到彼中礼拜,听受此经。大师常劝僧俗,但持金刚经,即自见性,直了成佛。” 惠能闻说,宿昔有缘,乃蒙一客,取银十两与惠能,令充老母衣粮,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。”
话说,六祖大师出门时就见到一人在诵金刚经,一听之下,心即开悟 。他就问人家,你诵的是什么经啊?他说我是从黄梅东禅县来的,这寺主持是五祖弘忍大师,门人有一千多人。我到那里礼拜,听到此经。大师常劝僧俗诵持此经,即自见性 ,直了成佛。慧能听后,过去生中与佛有缘,就发心想到东禅寺学习。可是想想,又没办法,家中有一老母亲要奉养,怎么办呢?这位读经的客人非常好,他说,没关系我给你钱,你去东禅寺学佛吧!
六祖安置好了母亲,就开始步行三十天到了黄梅。黄梅在湖北。我们讲回来,“惠能一闻经语,心即开悟。“开智慧、明道理就叫开悟。金刚经呢?是唐玄奘叫所译的,是大般若经的五百七十七卷。据称能断一切的烦恼,犹如金刚坚固,叫金刚经。传说这部经是五祖传下来的。
黄梅县在湖北,有机会大家都要去参拜。东禅寺又名莲华寺,位于黄梅县,西南一里之处的东山。四祖道信大师在这里建立道场,五祖弘忍大师在这里开拓丛林,后六祖在这里得法。我们现在讲讲五祖。五祖大师是湖北黄梅县人,俗称姓周,法号弘忍。十三岁拜四祖道信为师,跟随道信祖师三十多年。主法于东山的东禅寺,传法于六祖慧能。是六祖大师的师父,七十四岁圆寂,谥号大满禅师。
今天我们讲的,主要是六祖坛经的故事的开端,是整个故事的因由。最重要的部分是六祖大师开宗明义的那句“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。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“
希望大家今晚能够好好回味六祖大师的故事,能够从这些故事里面,找到人生的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