坛经智慧开创光辉人生(三)
——灵性健康自在人生
下面我们探究如何能够获得灵性健康,得大自在。六祖教我们。怎么能获得灵性健康。什么叫灵性?性包括有觉性、见性、悟性。觉性是什么?举个例子给大家体会一下。你们睁开眼,看见光明,这是觉性的一种体现。闭上眼,我们看不看得到东西呢?看得到,不过是一片黑暗而已。因为虽然眼根没有起用,我们的觉性却没有消失。我们凡夫的心却随波逐影,分别执着,所以灵性不健康。见境思惑,流逐于生死的苦海,心灵颠沛流离。所以身体不健康,家庭不健康,事业不健康,都是因为自己。耳朵也是一样,有声音响的时候,我们听得见;没有声音响的时候,不是我们耳朵能听的觉性消失了,只是没有起用。眼耳鼻舌身意称之为六根,六根有六尘,六尘触发六识,就产生十八界。十八层地狱从哪里来?就从这里来。
在坛经里,六祖教我们:“一行三昧者,常行一直心是也。”一行三昧就是所有一切的造作,行住坐卧,都处在三昧当中。什么叫三昧?是正定。就是大定的意思。“常行一直心”,直心是什么?没曲直的心,心中朗朗,淡然轻安。该做什么就做什么。可是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不是这样,吃饭就聊天,睡觉就玩手机。这样会怎么样呢?肠胃病来了,失眠心悸。现代人有个习惯:在家里吃饭骂子女,出去吃饭聊八卦。
这样的人灵性就扭曲了,发挥不了作用。
我们现在开始讲六祖坛经一个精髓的部分,“我此法门,先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无住为本。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。”也就是说,我们怎么在工作之中,得到灵性的健康,得到大自在?就是要于相而离相。“无念者,于念而无念,无住者,人之本性。”六祖说:“无住” 是人的本性。他进一步讲,怎么做到“于世间善恶好丑,乃至冤之与亲,
言语触刺欺争之时,并将为空,念念之中,不思酬害。”
六祖教我们,在这个世间,无论好丑善恶,乃至冤家亲人,语言的触刺,就是用语言骂你、伤害你,刺激你、欺负你,相互争斗都要并将为空。什么叫空?超越就是空。不是不理。不是人家欺负你,和你争斗,你不理人家。这个叫逃避。要并将为空。佛家讲的空就是超越,超越才能承担。意思是要承担责任,不是逃避。如果你缺乏了承担的勇气就不能转化,不能够和合。
怎么样“并将为空”?要念念之中不思酬害。念念就是在每一个刹那的思想之中,也就是“念念之中不思前境。”大家记住了,人无百岁命枉作千年计。很多人喜欢在床上想问题,东想西想,醒来却是一场空。所以,“若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念念相续不断,名为系缚。”
过去的已经过去了,未来还没到,现在你把时间浪费在那里干什么?不分别但是你要努力去做,有苹果吃照吃,有课照听,有佛照念。吃完了,念完了,不要执着。
所以古代大德说:“老僧吃饭,没咬到一粒米。”大家就奇怪了,师父你天天吃这么多饭,为什么说未曾咬到一粒米?因为他的心没执着任何一粒米。得与失都没有放在心上。可是饭吃不吃?吃。吃而不吃,不吃而吃。很多人解释不了,认为很矛盾。为什么呢?吃饭的是人,是嘴,是胃,不吃是你的心,不执着。吃不吃而,因为你要养色身。所以我们如果念念不断,不断分别好坏。没到的事,不断妄想。
过去的事,拼命执着、分别。所以,妄想执着是我们灵性健康最大的障碍。所以人要乐于天命,人到无求品自高。一个有品德的人,在他的境界里,有什么不好的?什么都好啊!
“于诸法上,念念不住,即无缚也。”没有束缚。“诸法”是什么?是外部的种种境界。无住就是古人说的“当有念头起,不作分别想”
“外离一切相,名为无相”。什么叫无相?离一切相名为无相。什么叫无相?有些人以为,人家做坏事,他也当没有看见,就是无相。你执着要自己当作没有看见,也是着相.
什么是无相呢?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。大家开车出公路,是不是见到很多车?车当然是看得见的,我们还知道左闪右避。但是回家之后,你能不能想见过是什么车?不记得了吧?为什么?因为你没有执着嘛!我们看见车过来,清清楚楚,灵灵活活地闪开,就是智慧,就是常立真心。“外离一切相,名为无相。能离于相,即法体清净。”什么叫法体?我们自性中的法身慧命,我们觉悟的灵性。
我们的棱棱确确的觉悟的自性。“此是以无相为体,于诸境上心不染 着,名为无念。”我们现在讲的心不是肉团心,也不是缘虑心。就是说不是心脏这个器官,也不是思想的集合体。“于自念上常离诸境,
不于境上生心”“若只百物不思,念尽除却,一念绝即死,别处受生,是为大错。”
很多人一听到不要境上生心,就说,见到什么都不想了,苹果被虫子吃不管了,狗咬小孩子也不赶了。什么都不理了。以为这就是不生心。可是这样的情况非常危险啊,“一念绝即死,别处受生,是为大错。”别处受生是什么意思?死了之后投胎,去黑山做老妖。人做不了,神做不了,鬼也做不了。可怜啊!
打坐,不知道修出离心,不知道修菩提心,不知道体会空性。就是一直执着打坐,于是着魔了,在境界里面看到仙人、仙女,最后走火入魔啊!
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有次第,从闻思修产生戒定慧,这样才能熄灭贪嗔痴。离开这九部曲, 艰难啊!除非你有宿世大因缘,现世大福报,像六祖这样,一闻经语,心即开悟。可是六祖不是修一辈子的,生生世世修行的啊!就算是现世,他在黄梅开悟,之后也修得比你还久。他在猎人队里面修了十五年零八个月,求证悟啊!
有些人很愚痴,听说佛在心中,就告诉别人,酒肉穿肠过。
我跟你们举个例子,你问人怎么去美国,人家告诉你去美国首先就去白云机场,买了机票按时登机,到了美国,下飞机就打的,去我帮你订好的酒店。傻子听到了很高兴,就说我到了美国了。其实你哪儿都没去。很多学佛人都是这样,听法师讲到那个境界,他明白了就以为自己证悟了。不知道自己只是明白,你还一步都没有走。教你种树,告诉你拿一颗苹果种子,等它长成大树,结果的时候就有果子吃了。傻瓜听到人家这么说,他就说,啊,我吃到果子了!你哪有吃到?
你还没有种啊!
很多人学佛都是这样,理悟而已,却以为自己证悟了,不肯修行,还沾沾自喜。当时六祖在家乡的客栈听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时候,是一种理悟,明白了一切唯心所造,唯心所生。然后他就去黄梅
拜五祖,五祖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理悟了, 就叫他舂米。如果理悟的人,他不会辛苦,因为他不执着。身体累不累?当然累。不累就不是人了。累还这么有精神?因为没有执着。为什么开悟的人能量这么强?心力强大之故。执着干什么?做了就做了。活在当下,做好手头的工作,做完了,就忘记了。这样灵性就能够健康,就得大自在。
好了,我们继续回顾六祖的故事,他柴房舂米,舂了一段时间,弘忍大师来到,问他,米熟了没有?他说米已成熟了,待师验证(米熟久矣,犹欠筛在)。意思就是,我这种状态一直在保持,等师父来验证。师父没出声,拿起禅杖在地上“咚咚咚”地敲了三下,意思叫他三更到他那里。他眼神会意点点头。
现在如果我向你们敲三下你估计以为我傻了。有一次,我想一刹那教他回观返照,结果他完全没有领会过来。现代人总是这样,这样不行,那样也不行。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怎么样。意思就是,拿不起,放下;放不下,拿起。可是现代人呢?又拿不起来,又不肯放下。
继续讲六祖的故事,三更时分,五祖叫六祖进入他的房间,重新跟他讲一遍《金刚经》。讲了一半,六祖说,“师父不用了,全明白了。”你们想想,才讲了一半而已。明白了之后,五祖就叫他走了。
但是是不是明白了就行了?不是啊!要在四会的猎人队里面慢慢证悟。坛经记载,五祖叫他“遇怀则止,遇会则藏。”为什么呢?一个原因是为了避人追杀,另一个原因是想在恶劣的环境磨炼他的心志。
正如我们学佛,让你去跟屠夫生活,去不去?特别是受戒的,就执着了,不肯去。 这就不是智慧了,心不自在,心被束缚住了。你们看看,人家六祖就去猎队里面生活,在四会藏了十五年零八个月。
后来才到了广州的法性寺,就是现时的光孝寺出家。大家注意了,六祖得法衣的时候还是居士。所以,现在有些人说传法不能传居士。这是一种执着。佛法是智慧,圆融,没障碍的。但不是同流合污,随流而漂。
对于我们的健康,包含了三个重要因素:身体健康无病苦,心灵健康无烦恼,灵性健康大自在。什么是空?就是超越、不执着、不计较。比如一个神经病来骂你,你跟他计较纠就是神经病。下属做不好的事,你跟他计较,你跟他的档次一样。要不要教育?当然要教育了。
有的人却不是,有的人说,我不计较的,他偷鸡摸狗不关我事。这不够慈悲啊,高僧大德不是这样。他还要拿棍子打你呢!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高僧大德还发脾气,拿棍子打人?谁发脾气?你发脾气了啊!
因为他心如止水,了无挂碍。
禅宗有一个故事:丹霞烧佛。有一天丹霞禅师,拿一尊佛劈开来烧。有一位法师说他,你罪过了,居然烧佛!丹霞禅师悠然自得,可是说的那个人呢?全身腐烂。这么奇怪?佛是他烧的,为什么业障来我这了?为什么?人家不着相,你着相。
还有一个故事:古时候没有纸,经典都是用绢来抄的。有一个禅师没有裤子穿,就拿了一条抄了经的绢,弄了一条裤子来穿。他徒弟见到了就说,师父你大罪了,亵渎经典!师父告诉他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徒弟听进去了,就想,原来无相就不怕了的,我也试试。 结果第二天他也弄一条绢裁成裤子来穿。一穿,全身皮肤腐烂,业障现前。为什么师父这样做什么事都没有?人家有证悟,你没有啊!所以很多人学济公,说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。可是他没有灵性的超越,不明白,见人家做什么,他也学。
所以灵性健康非常重要,有了这个灵性的健康,处事为人,处处都是生机勃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