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观得自在
佛经里面有句话:“若能转境,即同如来。”也就是说,我们的心情如果能够不随着境界而转变,就能够达到诸佛菩萨的清凉自在。要心不随着境界转变,就要有极大的出离心。在生活里面体悟:看看自己身旁这么多老板、总裁,真的感觉到幸福吗?再想想自己的爷爷、太公,曾经那么辉煌,今天又在哪里?当年他贪、嗔、痴、争夺,到今天又得到了什么?
再看看自己读小学的时候,和别人争一个玩具,争一口气就打架。到今天有什么意义?争到了什么呢?所以我们要放下,才能得到宁静的解脱。所以,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怠。《华严经》又说:“修而不学,增长无明;学而不修,增长邪见。”
可是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宁静?最重要的就是一个“观”字,也就是对内心的时刻省察。波若心经里面讲“观自在菩萨”。时刻观察自己内心的善恶变化,观察这个世间种种欲望、物质都不是永恒的。这就是所谓的出离心。
观,可以观身体的不净。一副臭骨头,血肉模糊。一口气喘不上来,就成了一具死尸。所以不能够执着,不要为了这具尸体而造作种种罪恶。孤魂,冤鬼从哪里来的?从对身体的执着开始。所以要观身是不净。还要观心无常。我们的妄想心是迁留不住的。今天想要的东西明天不要;今天喜欢这种颜色,明天就不喜欢;今天喜欢这套衣服,
下个季节你不喜欢。这叫心魔。只有降服自己的心魔,才能得到宁静。这个“观”字就是心经的秘法。所以说,因观得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