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万江素庵弘法之特辑(第一集)
主讲:明一居士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素庵
时间:2009年10月10日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各位居士,各位同修,今天,能够有这个缘分在东莞万江素庵这里,和大家一起学习佛法,是非常殊胜的,是源自于这里的主持这里的常住,为了这一方的信众,得到更好的学习,所以给电话我,叫我过来与大家讲讲,而师父这种慈悲的心就是带给大家无限量的福慧福德资粮,一个庵,一个寺院,能够请别人讲法,就是如法的寺院,如法的庵,建一间庵堂,建一间寺院,就是教化一方,令大众开迷,令大众去除内心的迷茫,今天,大家既然来到这里,一定是想比昨天更好,既然想比昨天更好,好就需要学一种方法,这种方法是怎样呢?必须要有一个师父,无论做哪一行都要有一个师父,今晚在这里,与大家讲一讲的就是我们的修行启示,里面启示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去修行,怎样去改变自己的人生,如果你不学,你就不知道道理,就会过着迷迷茫茫的生活,今天讲的就是《百喻经》里面择取的公案,有一天,佛与他的弟子在王舍城一个雀风竹园里面集会,座中有很多大比丘,诸大菩萨,以及天龙八部,在这个盛会之中,还有从其他地方来的梵智五百人,他们一心想听一下佛法,对佛有所询问,询就是咨询,问就是问问题,当佛出来坐定之后,他们就从座站起,他说,我们听讲佛法是非常的宏大和深远,所以特来请教,佛就叫他们提出问题,一一以回答,于是那五百梵智都得到心灵意会,明白了佛法的真义,就在佛的座下,五体投地皈依了,接着,当他重新坐回位置,佛就对他们讲,你们要好好听着,我现在与你们讲出种种比喻,就是比方,打个比方的意思,比喻,《百喻经》就是这样缘起,大家听着,什么叫梵智,梵智就是智求生于梵天的人,他的发心就是想升天,梵天,在家婆罗门,是指一切外道的出家人,梵智啊,叫梵智,梵,就是净的意思,好了,讲回正题,佛就讲了,以前有一个蠢人,到朋友家里做客,就是作客,主人就留他吃饭,他嫌菜没味道,主人就往菜上加了些盐,他吃了之后呢,味道非常之好吃,这个蠢人心就想了,菜的味道这么好吃,都是在盐中得来,放这么少的盐都这么好吃了,如果多吃点盐,味道一定会好,他这样想了之后呢,这个蠢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盐,将整杯盐吞了下自己的嘴里,咸得他急急忙忙就吐了出来,因为他觉得这些盐,当菜不好吃的时候,放了盐下去之后,他就觉得好吃,他想着一定是盐提供的味道,这个故事比喻了什么,修行人适当的节量饮食,就要怎样,少欲知足,是对身体与修行都有好处,一旦外道宣传,索性就提倡不吃,认为这样就可以得道,不吃饭就可以得道?因此有人就断食,七天或者十五天,结果影响了身体,或者困饿而死,这些是对修行一些好处都没有的,这个是错误的,这种做法就与蠢人吃盐一样,最可笑愚蠢的,我再讲一个,将牛奶积存在牛的乳房里面,以前有一个人要一个月后需要大量的牛奶,所以他预先预备起来,在当时的时候不缺少供应,他心想,如果将牛奶从牛的身上取下来积蓄呢,就需要大量的木桶,而且他应该考虑到,牛奶放这么久就很容易坏,不如将他放在牛里面,牛肚里面,这个蠢人就这样想了,到宴会那天再拿出来,不就省了吗,又新鲜,又不会坏,所以这个蠢人呢,就将这牛啊,全部拉开它,每天都不去挤牛奶,到了二十天后了,一个月了,差不多了,摆酒宴开始了,宴客的日子就到了,他就将奶牛拖了出来,正要索取牛奶,他幻想让自己客人品尝到新鲜的牛奶,但是不料弄来弄去都没牛奶,当场被客人笑他一番,这个公案讲明了什么,自以为是啊,这个故事比喻什么呢,就如修布施的人,就是想等待啊,等钱多的时候救济贫穷的人,修布施的人,很多人都想着,等我发财了,我布施些钱,与这个故事是一样的,大家想一下,很多人认为,等我发财了,我再布施,其实你们穷,你们应该及早布施,不可能倒因为果,等于一棵树,你不可能吃了果子才种树,摘了果子才种树,行不行啊,绝对不行啊,当然是你种了树你才有果子吃的嘛,为什么你穷,就是因为你没有布施,所以你要从布施开始,刚才那个积存牛奶,想着以新鲜的牛奶供养客人,其实这种念头就是错误的,下一个故事就是梨子打破头,以前有一个傻子,听着这个故事了,有一个就没有头发的人,没有头发的,一天有一个人看见他头上没有头发,就将梨子打在他头上,打了一个又一个,这个傻子的头都打破了,流出了血,但是这个傻子还默默忍受,不抵抗,也不避开,这个时候,有一个人看见了,心中不忍,于心不忍,就对这个傻子说,为什么你站着被他打啊,如果不敢回手,你应该避开他才是的,看你满脸都是血,你不怕痛吗,那傻子说,这种人愚痴到这种地步,太不讲理了,他认为我头上没有头发,当我头上是一块石头一样,好像可以用梨来打,他都不知道这个就是我的头,所以终于打出血了,你看,这种毫无知识的人,我对他是没办法,另一个人听了之后就很生气,就骂他了,你真是笨得非常的可怜,难道别人打你你只是站着不动吗,打得都头破血流了,真是愚痴啊,为什么对方会用梨子打他,因为他认为对方是傻的,他认为对方是傻,他说对方那么蠢,见我头上没有头发,当是石头,所以就不理他,这个故事比喻了什么,有人学佛,不能够真正守戒习定学慧,只是外表的威仪,以获得别人的称赞,结果自己受苦,就与这个捱打的傻子一样,这么愚痴,很多时候就认为,我是守戒的,他那么愚痴,不理他,打个比方,如果你守戒不习定学慧,只是外表的威仪,以获取别人的称赞,你绝对受苦,大家想一想,如果你受了五戒,受了五戒,如果你看见一条毒蛇,钻进了一间幼儿园,去咬小孩子的时候,你手上有一支枪,会不会开枪打死它,会不会啊,如果你打死了它你就犯戒,是不是啊,那些又要开遮持幡,要懂得开遮持幡啊,很多时候,我再讲一个,诈死骗 丈夫的妇人,以前有一个人,娶了一个很美的妻子,他对妻子非常的恩爱,但他的妻子并不爱他,因此另外有了情人,她就想抛弃她的丈夫,去嫁给她所喜欢的男人,于是这个妇人趁他丈夫不在家里的时候,就找来一个老婆婆,秘密的跟她讲,我走了以后,你去拿一具女尸,放回我那里,等我丈夫回来的时候,你就跟他讲,我已经死了,最终她丈夫回来了,结果相信并不怀疑,很悲痛,就在尸体那哭了很久,然后将这个女尸火葬,将骨灰放在口袋,并且天天携带在身边,以纪念他们过去的爱情,至于那个妇人呢,就与她的情人结了婚,日子长了,就觉得这个男人讨厌了,脑子里就想起原来的丈夫,就跑回来了,对他讲,我是你的妻子,现在我回来了,这个丈夫就回答,我的妻子早已经死了,你认为你是谁,为什么要来骗我,说是我的妻子,但是他的妻子再三讲明,要求他承认,但是她丈夫始终不承认,一直坚信他妻子已经死了,这个故事就比喻了先入为主的成见,是很难改变的,一个人不能够给别人留下任何坏的印象,更不能够轻信邪说,等于这个妇人自食其果,与那个死了老婆的丈夫执着成见,同样是愚痴可怜,我们修行一样,就是太执着自己的己见,大家想一想,首先我们的生活想转好用什么方法,我们的身体有病有什么方法可以令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一点,但是很多人执着自己的己见,不肯去承认别人,我们人生是每次都要改变的,你昨天的行为,你昨天的想法,你昨天的观念,你的命运永远都与昨天一样,终生辛苦啊,认为自己的观念,认为自己的行为,自己的性格,就是这样,我出世我就是贫穷,我出世是下贱就是下贱,愚痴啊,你可以改的,是可以改的,很多时就认为,我只要赚多些钱我就幸福快乐,这种叫愚痴见啊,我认为找到医生吃药我就会健康,这种叫做颠倒见啊,如果吃药可以健康,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健康,不是说不吃药就可以健康,要有综合的指数,要有综合的指数啊,不能够太过片面,所以我们修行的人是将自己愚痴的固执的想法去除,就等于一个杯一样,空了之后而获取更大的甘露,人一样,你今天不改,你明天的命运还是一样,所以我们就要念佛,如果不念佛的话,就好像刚才那个人一样,那么愚痴,我讲一个口渴见水都不喝的,口渴啊,过去有一个人,在路上走得非常的口干,他好想拿些水来以解除这个苦,看见远处有热雾,当作是水,但是他走过去一看,又不是,后来东找西寻,最终让他找到一条河,这条河流着滔滔不绝清净的水,这个人仍然只是站在那里看,傻了一样的看,并不下去喝水,别人看见就奇怪了,问,你说你口渴,找水,现在找到水了,为什么不喝啊,这个人的回答非常的奇怪,他说,你能喝这么多水吗,要是能喝完的我早已经喝了,因为喝不完,所以我不下去喝,大家听了之后都笑他,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,比喻了什么,有些人呢,就强辞夺理,坚持自己的怪僻见解,不近情理,认为佛教呢就是戒律很严格,一时不能够全部受持,所以索性就不受,仍然流转生死,终于没有得道的希望,这个是非常的可怜的,等于一个口渴的人,看见水都不敢喝,认为喝不完这么多水,所以我不喝了,一个人去学佛,看见这么多戒律就不敢学佛,认为我不受戒就不会犯罪,等于交通规则,除非你不开车,你开车一定要守,你不守你就出事,戒律一样啊,你想尊贵必须要持戒,你又吸烟又喝酒,又偷自行车又偷钱包,怎么能尊贵呢,一定要改,所以一个修行的人,你身体想健康,首先改变性格,你不想天天去医院,就必定来寺院,你不来寺院就去医院,老人家二个院,一个医院一个寺院,在座各位谁想去医院啊,去医院还是去寺院,你们,寺院嘛,你说多有福呢,但是有一种等死的就去公园,等死的,所以我们念佛多好呢,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,持戒修行,改变心境,自然就没病了,如果你心境不改变,思想不改变,你就有病,你的运气永远都是这样啊,一切法从心上生,心生种种生,心灭种种灭,若然信心清净,纵使我流落于贫贱身,受苦受累,但是因为我有持戒心,好善之心,我的子孙都会兴旺,难道想看着自己的后代一直这样下去吗,所以想子孙兴旺,必须要持戒修行,纵使今天流落在这个世间,没什么福报,受尽痛苦,打工一千多块一个月,为人作牛马,但是只要你勤勤恳恳,性格善良,子孙一定兴旺,什么时候都会有兴旺的,所以我们要明白其中的道理,自然修行就会改变啊,我再讲一个愚痴的行为,就是杀子成担,有一个人养了七个儿子,其中有一个儿子有一天就死了,这个死了的儿子的尸体就放在家里,放在家里,他呢,就叫家里人离开那间屋,邻居就跟他讲了,为什么你不将你死掉的儿子拿去埋葬呢,为什么你要生人离开这个地方呢,你将这个死掉的拿去埋葬不就行了,如果你要生人离开这间屋,这种行为太愚蠢了,这个人听了之后,是啊,这话对啊,人死了,应该拿去埋葬,但是叫我怎么拿呢,只有我一个人,一个不拿,不如挑去好了,挑啊,挑自己的儿子去,但是只有一个儿子,怎么挑呢,不如杀多一个,刚好够一担,这个傻子就走去将第二个儿子杀了,刚好够一担吗,杀多一个不就是够一担了,死了一个,他想着用箩啊,挑自己儿子挑不了嘛,一个人啊,不如杀多一个就好挑了,二个儿子,每人一边,后来就挑了去,真是成担啊,杀子成担,就拿了去山上埋葬,这个人愚不愚蠢啊,愚不愚蠢啊,但是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,你说愚蠢,大部分人是这样做的,我讲出来给大家听,有部分修行的人,犯了一条戒律,结果他不想悔改,还想掩盖事实,假作持戒清净,怕被人揭发,所以他既然犯了一条戒了,不如再犯第二条,道理一样啊,有人因为持戒,犯了一条戒,既然我都犯了戒了,不如我再犯第二条,这样就是与杀子成担一模一样啊,可怜啊,有些人犯了戒就索性做多些恶事,要就不凶,凶就凶到极点为止,这个呢,大部分人都是这样,刚刚开始五戒居士很热心去受持这个五戒,最终回来犯了戒之后,五戒我都犯,算了,一样啊,这么愚痴啊,犯戒没关系,最怕你没有悔改之心啊,无意之中犯了戒,可以回头的,就是忏悔,怎样忏悔,什么叫忏悔,以后不再做,就叫忏悔,不是念一念,往昔所做诸恶业,皆有无始贪嗔痴,这就叫忏悔,只要你好好的一心念佛,就行了,有人说,老师,我业障很重,不知道怎么办,天天忏悔天天忏,我说你天天造罪啊,真的是造罪啊,有一个人,有一个女人,无意之中犯了邪淫,很痛苦,跟我讲,但是她天天忏悔,天天想一次,她念头就想一次,我说你别想了,这件事过去了你就不要再想了,如果不是你会疯的,会傻的,过去了就过去了,从今以后,律己律身,遵从戒律,这样就没事的了,有部分人整天都说业障重,天天觉得自己业障重,你死那天都是业障重,就算你不杀生,就算你不偷盗,你守戒好,你都是业障重,为什么,因为你心不得清净,心要清净,我们念佛就好的了,怎样为忏悔,一句佛号念到底啊,这样就是忏悔了,好,讲个公案,认人做哥哥,讲一个,有一个人,家里很富有,而且举止大方又聪明,所以远近的人对他都很称赞,很羡慕,那时候有一个人看见他这样,就认他做哥哥,来来往往,很亲密,他为什么会认这个富有的人做哥哥呢,因为想要这个人的钱来使用,后来这个富有的人变成了穷人了,而且欠了很多人的债,但是这个人,来他家里认他做哥哥的那个人啊,就对他冷淡了,而且对别人讲,这个不是我的亲哥哥来的,这个故事比喻什么,有一些外道的人啊,盗窃佛法一部的经或者一种方法一种仪轨作为他的教法,完全不是真心信奉佛教,只是想掩盖他罪恶的阴谋,其实他是想来欺骗的,等于这个人去认一个富有的人作哥哥一样,是有目的的,有目的的,大部分邪教都是这样,有人就想利用佛教信徒那种真信来换取钱,现在这个世界很难骗的了,个个都很聪明的了,很多犯罪份子就走来寺院的了
开始偷功德箱的钱,以前没人敢偷的,偷功德箱的钱啊,道德败落了,道德败落了,以前香炉钵没人敢偷的,现在很多人偷了,所以你要看好一点,你不信你放一个铜的香炉钵,你放在外面路边,明天就不见的了,不知道这里怎样,其他地方我试过了,现在的寺院怎样啊,功德箱以前的寺院是怎样的,用木做的,你有没有见过用夹万的,见过没有,我见多了,用夹万来做功德箱了,为什么,怕别人半夜搬走了,有一次我在打佛七,那个大罄啊,这样当的一声,那个大罄,一次佛七不见了二个,被别人可能用海青一包着就走了,就是被人偷了,现在的人啊,偷常住物,如果常住物,这里是一朵花,只要你拿一朵回家里,堕落无间地狱,罪大过你去偷一百间银行,只要,这朵花,你试一下拿一朵花回家里,不问自取,为什么这么大啊,你偷一个国家的钱,你就欠一个国家的人民币,如果你偷十方常住物一支牙签,你就等于欠十方诸佛以及众生出四众弟子的财产,过去佛未来佛那种财产,你的罪你说大不大,只要你在佛门偷一粒米,那罪大过你偷一个国家的粮仓,所以在寺院,你给我我都不要,避免恶果连天啊,祸及子孙啊,取之有道用之有度,方为人道,所以我们做人就是,往往有人就不信因果的,能偷就偷,寺院我就最怕,所以一般的寺院的东西呢,就要问过师父,师父同意了,你就可以拿走,可以拿走,如果师父不同意呢,就不可以拿走,什么你都要问过师父,乱来用的呢,是很麻烦的,好了,再讲一个偷国王衣服的野人,古时候有一个野人,就潜入了皇宫,将皇宫的衣库,在衣库,库就仓库,偷了一件衣服出来,后来他逃到很远的地方,最终国王发现衣服被偷之后呢,就命令人到各处搜查,终于将这个野人缉拿归案,当审问的时候,这个野人,不承认这衣服是从国王那偷的,说是他的祖父留下来的遗产,国王就命令他将这个衣服穿起来,但是这个野人呢,不知道这个衣服怎么穿,他把本来应该穿在臂上的衣服就穿到脚上,本来应该穿在腰部的衣服他又穿在头上,国王就判断他讲了,你穿错了,这个证明了这个脱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给你的,这些衣服你祖父不可能会有,这个野人呢,无话可说,不得不俯首认罪,这个比喻就是外道啊,利用偷窃佛教的教义作为自己所有,由于不明,不明因果,不明白佛法的真义,偷去了也不会用,弄得颠颠倒倒,不伦不类,结果就是暴露了他的本质,有人就喜欢邪,偷盗佛教的教义去做,曾经有一个,在东北的时候啊,有一个抗日英雄,地下抗日英雄,他有支猎枪,百发百中,专打眉心,当时他已经打了日本人,抗战的时候,一百多人,后来抗战胜利了,大家一起论功行赏,有一个人就冒充说是他,他就是抗日的英雄,冒充自己就是当年的抗日英雄,因为他捡到这把枪嘛,这把枪,后来解放军就说,如果你是抗日英雄,那你将这个枪试一下打一下看看,不料他拿支枪弄来弄去都不会弄,上子弹都不会上,那自然就暴露了,我们做人也一样,是明白的就明白,不明白的迟早都会被暴露,会被暴露,真真正正要明白,我们在生活中,一切要随缘而安,我再讲一个傻子赞美父亲的德行,以前有一个人在很多年前,就赞他父亲的德行,说他的父亲很仁慈,不曾损害过别人,也未曾掠夺过别人的钱财,待人公正直爽,不讲谎言,而且看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呢,都帮助别人,当时在场有一个傻子,就想自己也应该赞美父亲一番,赞一下自己的父亲的德行,因为对方都这样赞了,这个傻子就想着,我也回家赞一赞,他就讲了,我父亲的德行啊,胜过你父亲啊,大家就问他了,那是什么德行啊,那个傻子回答了,我父亲从小到现在都断了淫欲,不会做出这种事了,大家就笑了,说,如果你父亲一早就修梵行,断了淫欲,为什么会有你啊,这个故事是不是很荒谬,这个故事比喻了什么,赞叹别人的好处要符合实际啊,捏造谎言,不但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,反而招致到别人的毁谤,所以佛教五戒之中就是制止妄语,如果我们出去,看见师父也好,看见别人也好,应该赞就赞,不应该赞的就别赞,有一种人人云亦云,看见个个都追着这个师父就过去追,你要看,你要了解他的教义,要明白他的教义,究竟他教学的真正的本领是什么,所以大家要明白,另外呢,讲个故事,烈火上的糖浆,有一个人在家里正在煮砂糖,那时候家里就来了一个富人,就是有钱人,他很想奉承那个有钱人,就请那个富人喝一杯糖浆,就盛了一些糖,糖浆放下锅里,后来加了些水,放到火上煎,锅呢,马上那火非常的猛,糖浆没多久就融了,他又怕那个富翁等得不耐烦,想将那个糖浆马上降低温度,他就不停的用扇去扇,他就忘记了要事先将锅取下来再扇,但是他越扇越厉害,这个火越来越大,糖浆反而不会冷,偏偏反而会开,这个故事比喻了什么呢,我们的修行不从根本去除灭贪嗔痴,烦恼的烈火是不可能得到清净的解脱,尽管你忙其他无益的苦行,也是徒劳无功,无补实际,将来依然是流转生死,受苦无穷啊,我们的修行要懂方法,你不懂方法等于这个傻子一样,想着将锅里面的东西,快速的扇凉,但是越扇底下的火就越猛,就等于我们修行的人,你不熄灭贪嗔痴烦恼,你修来修去,你念佛都是得不到太大的利益,要将我们的心定,要将我们的心定,要将我们的心保持如然不动,大家跟我念一念,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,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,大家记住这句说话,如果一个人经常能够做到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,你的身体的病就好了,你的运气就好了,你什么都会好,如果你做不到的话,如果你做不到的话,你吃药都是暂时,真真正正,要改变自己的身体,改变自己现在的运气,首先你要做到心要定,心要定,心要定,如果你的心不定的话,你就没办法,所以要做到逢苦不忧,别怨恨别人,别怨恨别人,这样,再讲一个事实证明,有一个人,就坐在一间屋里面,谈论某人的品行,有个人讲,这个人都好,只是有二件事不好,第一,这个人呢,经常发火,生气,第二呢,是他做事鲁莽,这个人刚刚在门口经过,听到这个话之后,马上怒火冲天,走进去,用这只手就准备打谈论他的人,他讲,我什么时候动过身上发脾气,我什么时候做过鲁莽的事情呢,当时很多人都跟他讲,你现在的举动足以证明你没修养,鲁莽了,所以他当场哑口无言,这个故事表面,有一种人的过失自己不明白,别人对他提出意见不仅不虚心接受,反而恼羞成怒啊,兼报复啊,这种人不仅障碍自己的进步,而且暴露会发展原来的过恶,招致不良的后果,会招致不良的后果,有一种人自己的过失偏偏不去改,反而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过失,这样自然会增加自己的罪恶,好,我再讲一个,将芝麻炒熟来种的,有一天,有一个人吃了生芝麻就觉得不好吃,后来将它炒熟了,吃起来非常的好味道,他就想了,我用芝麻炒熟了来吃,非常的好味道,我不如炒熟了来种,以后就不用炒了,他是这样想啊,结果就将炒熟的芝麻拿去种了,但是永远都没办法生出来,我们有没有这样做啊,会不会这样做啊,会啊,大部分都会啊,这个故事比喻了,种子焦了,是不能够生长出果实,久远劫行菩萨道啊,修行难行苦行啊,如果我们真正要修行的话,就是必须要从根本上去修,但是很多人,在原来基础上修二下就不修了,就改变去信什么,信其他了,就是坚心不定,改修什么,风水,命理。相术,认为自己学佛得不到利益,就改修其他了,有一次,有一个人,相信我,我一直教他正道,我一直教他用佛教的仪式,去帮他家里布风水局,去将他家里的太公山用风水来葬好,一葬了,不好,不信了,信别人了,后来杀鸡杀猪,好了,一杀鸡杀猪,偏偏就好,真的是好的,从今以后不信我了,因为信你明一居士啊,不好的,其实就是消了他往宿世与今生今世的业债,十年过后啊,就好的了,但是他不听,最终他接受原来那个人,风水师教他的东西,年年杀很多畜生去拜,三牲去拜,富了十年之后,一落千丈,患癌症死了,当初听我的,今时今日都不用死啊,起码熬苦熬到今天就OK了,为什么不去做呢,当初,我弃恶从善,你知不知道我弃恶从善多惨啊,养鸡鸡都不会大的,养来养去只有半斤大,无福啊,我养的猪也是啊,我都说了,我愿意养回猪了,我不去做恶了,其实,老实讲,我从来不会欺负老百姓,从来没有偷过别人的东西,只不过是什么,专去欺负那些赌钱的人,那些不正经的人我就去欺负的,那些老太婆啊,老爷爷啊,一大叠钱让我看见我都不会动的,因为人要有道义,但是这样犯不犯罪啊,犯罪的,比喻别人借了钱,不肯还,我就去帮他抢回来,他不肯还我就去打他,拿几条铁棍,打得他吐血,抢回来,有一次有一个人,六十岁,脚又跛,让旁边那个人借了八千块去,又不还,那天他叫我,哎呀,过来帮一帮我吧,我棺材本都得不回来,这样哭啊,我说,好,我帮你,后来我拿把猪肉刀走去,放在背后,还不还,他说,等我发财再还吧,一刀劈过去,差一点点照头砍破了,以前我就是这样的人,后来我改了,改了做什么,养猪啊,打着领带去养猪,这样都不成功啊,你以为做好人很容易啊,为什么啊,要消业障啊,后来我就一直这样,流着眼泪来铲猪屎啊,都铲啊,顶着上啊,鬼叫你穷啊,都没办法,养鱼,天很冷,又没有鱼草,又没什么,我拿些饲料给它吃,鱼养大了,不见了,一场狂风暴雨,没了,所以这个从恶做回善是很难很难的,那时候我咬着牙关,我死我都要做好人,那时候有些黑社会来,请我去做他的师爷,如果去做黑社会就不是佛教协会会长了,黑社会会长了,绝对是,但是我看着我自己的相,在镜子里,我说做人腰骨要挺直,千万别回头,一定相信佛所讲的,圣人所讲的,当初自己走错路,就是因为不相信有因果,搞得家庭这样,所以我今天已经明白了,咬住牙关,顶了十年啊,熬了十年的业啊,我才消尽了业啊,这样才开始进入我美好的人生啊,那时候很多不三不四的人来找我,怎样呢,去吧,去做黑社会好啊,有钱赚,我给多些钱你,你现在没钱,我先给五万你,我帮你建房子,我帮你养大子女好不好,叫我去澳门,叫我去香港,就因为我相信佛讲的话绝对不会骗人,十年过去,重新读书,重新将自己的品德性格改变,你就会有好的生活,你家庭就幸福,我有个朋友,他是做屠夫的,做屠夫的,终于我讲得多,他就听我讲,好,改行,不做了,不做了,带着全家不做了,杀鸡吧,不料怎样啊,自己已经降格到去街边卖生果了,二元一斤,赚几毛钱一斤,没人帮他买,自己愿意捡垃圾卖,捡不到,别人捡到,自己已经愿意改了,去乘客,用摩托车乘客,没办法,没人坐,你说多惨,为什么会这样,就是冤亲债主逼着你,不让你回头,你回头的话,你样样都差,我说你咬紧牙关,过了十年,十二年,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亥,你过了十二年,十二年之后,你的子女一定会发起来,你的子女一定读到书,你自己又会好起来,因为你要受报应,要消业,用十年时间消业,十年时间消了这个业之后,消了这个杀生业之后,你就好的了,但是最终熬不住,穷,偷偷的做回老本行,要就不做,做了怎样,真的发了财,你说惨不惨,凡是屠夫的,做了屠夫这行的,你不做,你绝对找不到吃,暂时,但是如果你听我讲,咬住牙关,十年我都愿意熬穷,那你的业就消失了,由于你在现世受一年苦,就等于他方佛国免除一百年愁苦啊,你在人间受苦一日,免除你在地狱受苦一万年啊,应该咬住牙关受,他不受,走回旧路,去杀生,要就不杀,一杀了比原来更好生意,一下子就发起来了,现在更加没办法回头了,我说你快点回头,别去做了,你就不做,我现在不知道多好,发财了,我说,但看二十年之后,二十年之后,到时他会求我的了,他啊,哎,我真的好苦啊,不知道怎么办,我说,到时你的钱啊,全部不要,全吐出来,你都不行,还要搭上命,还要加上子女贫贱,再加上子孙绝了,得不偿失,得不偿失,所以有人就说我信佛,为什么越信越不好,别人做恶就越做越好,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天理的,我说,有的,你放心吧,一定信,有一次,有一个人,作恶多端,但是他会念《大悲咒》,最终他堕落地狱,判官审他的时候,但是他会念《大悲咒》啊,没办法治他的罪,后来就,好,就让这个人上去享受,让他做忤逆子,越做恶,他越顺利,让他越做恶越顺利,弄着弄着就让他死,后来到他六十多岁就死了,就打他进地狱,如果我们不知前不知后,就认为这个人做恶都有好报,所以,为善不昌,大家跟我念,好吗,为善不昌,其祖有殃,为善不昌,其祖有殃,为恶其昌,其祖有福,听着了,为善不昌呢,意思,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好报,就是因为祖上有余殃,就是还有余殃,殃尽就必昌,就是殃尽了就必定昌盛,明白吗,所以咬紧牙关做好人,咬紧牙关做好人啊,真真正正你会改变命运的,挥起无情剑啊,斩断穷根啊,要啊,什么穷,智慧穷啊,一个人啊,为善为昌,其祖有余殃,就是还有余殃,为恶家道昌,就是为恶的,做恶事,这个人家道又昌,其祖有余昌,意思就是他的祖先还有余昌,昌尽就必殃,殃,殃是什么,灾殃,昌尽就必灾殃,有的,有一个人,他二夫妻不认识字,文盲,生了几个子女,生了几个子女,但是这个人怎样呢,从来不与别人计较的,很开心生活,为什么,他从来不做恶事,虽然六个子女没书读,很苦,但是这个人,这个农民,很朴实,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,但是他不会怨恨别人,他穷,一样这么快乐,被人骂也这么快乐,别人占他便宜也快乐,分田分最不好的给他,他还是这么快乐,这个人就叫做快乐人,你说这个人好不好啊,如果有一个人,做什么都与别人计较的,你说这个人会不会有病啊,绝对会有病,你斤斤计较,做什么都计较,这个人讲一句你不好听的话,你恨足别人三天,别人鼓一鼓掌你又跳一跳,别人骂二句又趴下,与番狗有什么区别,所以那个农民呢,你骂他,他又笑一笑,你赞他,又笑一笑,别人家死人叫他去帮忙换衣服,他又不怕臭,帮别人擦得干干净净,当生人一样,擦完了饭也不叫他吃,叫他回家吃粥,他也没关系,你说这种人的后代会不会好啊,他让人占尽便宜,他的后代会不会拥有所有的便宜回来,绝对会啊,因为你一生之中让人占便宜,享受不平等享受的声名啊,他的儿子一定会声名远播,一定会声名远播啊,所以这个老实人,是吃亏还是赚了,赚了,很多人斤斤计较,就没有啊,越计较越没有啊,打个比方,如果一个朋友他身上只有一百块,你身上有二千块,他一出街,他不与你计较,他先用他的钱,那你会不会与他计较呢,当然没有了,大家想一想,以前小孩子的时候,大家想一下,回忆一下,回忆一下,以前小孩子读书的时候,付账就先走的,吃饭就坐最后的,看电影偏偏他不买票的,专等你们先买票的,这种人不会发达的,想一下你以前的同学,我以前的同学也是这样的,有一个人啊,去看电影他锁自行车锁二个小时的,就是要等到我先去买票的,我一直等他,这次轮到你买票了,心想,不料等了二个小时都还没锁好单车,我买好票之后,马上飞过来了,付钱的时候就不见了,去了厕所,到付钱的时候就,我来付我来付,不料取钱取半个小时都取不到,坐的位置就坐在最靠边,因为他吃饭之前就已经看好了,一会付账不知道谁付,这种人会不会发达,会不会啊,绝对不会发达,所以大家要想一想,我们学佛就要学这种智慧啊,好了,就讲回杀领路人去祭祀,讲的故事,从前有一批商人,预备到远方去做生意,经过大海,但是不知道怎样去,大家商量结果就请了一个领路人,就是带路人,这样就准备出发,后来到了半路,到了一处旷野的地方,其中有一个供奉天神的庙宇,依照他们的习惯,必须杀一个人来祭祀,方得通过这个地方,他们的习俗是这样,后来这批商人讨论,认为大家都是亲戚,大家都是同乡,这个带路人又不是我们的人,是外方人,不如杀了他来祭祀,所以就将这个带路人,领路,就是盲公捉这个人杀了来祭祀,后来终于祭祀完毕了,准备动身的时候,由于没有这个领路人,迷失了方向,走来走去都走不出这个旷野,最终大家在里面死了,这个故事讲明了什么,这个故事讲明要入法海,什么叫法海,佛法的大海,索取珍宝,应当修善法行,以为导师,有些人原来也是修善法行,但是经不起事实的考验,经常会动摇不定,抹杀了善行,妄想蒙混过关,索取珍宝,结果只是永堕迷津,终不得出,有人不修行佛法,就好像刚才一样,动摇,动摇,我们做的事很多都是错误的,要正正确确自己的人生观,好了,再讲一个故事,用甘蔗汁淋甘蔗,有二个都是种甘蔗的,但是他们做一次竞赛,已定种好的就得奖,坏的就受罚,二个人心中都想,甘蔗本来都甜的,如果用甘蔗汁来淋它,不就更甜了,他这样想,想了之后,后来他将很多甘蔗拿来榨,榨了出来,用这个蔗汁来淋甘蔗,结果不仅没好处,反而将这个甘蔗弄差了,这个故事就比喻了什么,有人不遵循正当的途径去修学佛法,异想天开自己想出一套,盲修瞎练啊,认为容易证得果位啊,结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,反而浪费了精神时间,徒劳无功,好像这个人用甘蔗汁淋甘蔗一样,所以我们修行应该按照佛法去讲,按照佛法去做,这样才能够得到各方面的好处,再讲一个为小失大,以前有一个商人,借给别人五分钱,那个人很久都没有还,他就走去索取,他到了里面,路上经过一个大海,雇船要用二毛钱,到了那个人家里,那个人又不在家里,他回来的时候又出了二毛钱,来回的船费都去了四毛钱,这样空徒一场,没得到什么好处,但却损失了这个债的倍数,这个故事就讲明了,如果光要为争求小利,不惜败坏自己的操行,往往得不偿失,甚至会名利双失,现在受恶命,来世受恶报啊,这种做法就太愚蠢了,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,往往在这个世间之中,这些人都是这样,如果为了自己的名利,不惜败坏自己的操行,就会更加苦上加苦,我们在修行的时候,在佛法的时候,在生活的时候,应该生起极大的智慧,去想一想,以前也是的,有人啊,叫我开一辆,怎样,大车去接他,一辆大车,一辆面包车,来回去接你,你坐摩托车,坐的士都不用五十块,要我亲自开车去接他,不仅这样,还要来回加上油费,我这辆这么大的车,大面包车,这些人就没智慧,等于一个人,别人欠他五分钱,他偏偏要去到对方那里,不仅欠五分,还欠下很多啊,好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