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坛经与念佛法门
主讲:明一居士
时间:2009年5月2日
地址:广东韶关市翁源东华寺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各位善知识,今天,二零零九年四月初八,佛诞日,浴佛节,大家能够在浴佛节共同修学佛法实为非常殊胜的因缘,首先我们要懂得感恩,东华寺的四众弟子,还有万行上师,如果没有他的功德和福德加持我们,我们就没有这么殊胜的地方,这么殊胜的环境来学习,前几天,有一些同修,很想听我讲一堂课,他们从早上开始等,一直等到下午,因为有一些事情所以我不能赶到现场,因此耽误了一个讲课的机会,你们今天能够来这里,这么安定,这么清凉,清净优雅的环境来学习,是非常难得,所以我们在闻法之前,应该先把我们内在的知见,思想,包括以前所学的,通通放下,带着这样的心去接受一个新的学习,当你学完了,回去,然后,再怎么样,思维,这个叫闻思修,闻思修非常重要,这次讲课的主题是坛经与念佛法门,那坛经与念佛法门的相融性,这个相融性怎么样去了解,我们念佛的人,经常把执着变成修行,有一些老菩萨,还有一些在家居士,念一念佛,就说我是修净土的,念一念咒就说我是修密的,但是你学佛这么多年,有没有改变,所以上师讲啊,真正学佛三年你就改变,如果三年你的习气你的相貌你的环境你的身体没有改变,那你学佛这条路子, 就不对,就不相应,学佛不是要十年八年多少年,悟在当下,领悟,领悟在当下,但是学佛,有多少个人了解你的心里面,大部份人,我们修行是用什么,万行上师就讲,我们是习惯用我们的感情来修行,有没有用你的意志力,有没有用你的体魄,你的魄力,所以他讲的这三例,一个就是你的努力,努力就付出,另外一个呢,就是魄力,你没有魄力你怎么样修行,不要说修行,你生活你都做不好,所以很多人修行啊,怎么也改变不了,我们为什么要修行,就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,改变我们的心态,这个问题,进而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,坛经就是讲心法,就是让你在生活里面如何领悟到,领悟什么,方法,领悟什么,快乐,你修行没有快乐不是修行,今天,我就是与大家讲,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念佛的人,大部份都说,明一老师讲这么多光盘,不是教别人弄风水,就是弄身体,把身体怎么样怎么样,佛法讲得非常的少,如果我说这么多佛法,你能领悟到吗,领悟不了,所以我在基本里面讲,讲相貌,讲家居,讲风水,讲命,你这些世间法都不明白,你出世间法更弄不明白,很多人,烦恼没有断掉,情欲没有放下,执着没有放下,世间看不上,他就念一句佛号,就感觉到我就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千万不要这么天真,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仅是阿弥陀佛的愿力,还要加起我们的愿力,愿愿相同,这样才能够得到相应,阿弥陀佛他就是一个增上缘,我们就是亲因缘,你有增上缘没有亲因缘,你念这个佛号不得力,叫什么,喊佛,叫佛,很多人把叫佛变成念佛,净土法门就说得很清楚,万修万去,不是说万叫万去,净土法门,万修万去,记住了,不是万念万去,善导大师讲,只要你一心念佛,就可以往生极乐,好,你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同修,他在生活里面,绝对是改变,首先,他的相,他的样子改变,另外呢,就是他的身体改变,第三个问题,家庭改变,第四个财运改变,怎样看到自己改变呢,如果有一个朋友,几年没有看过你,一看到你,哗,你改变得太厉害了,那你就是修行,这就是真真正正的去修行,如果改变不来,你就修不来,所以真正的修行要从哪里来啊,就是讲明了我们念佛的人,一定要念在心,善导大师说,万念万去,对,他说得非常对,但是什么叫念,这个弄明白没有,阿弥陀佛,这叫念佛吗,不是,所以上师讲了,什么叫精进,什么叫一门深入,不间断不夹杂来精进,体会是什么,不是念佛,阿弥陀佛阿弥陀佛,就是叫精进,这个不是叫间断,他叫你不间断,不间断不夹杂,以后念佛,绝对往生,问题很多修行净土的都不懂得什么叫念这个定义,还有什么叫不间断,不间断就是把我们的自性那颗清静的心,保持一种正念,什么叫不间断,你首先要把气闭上去,然后你大声的叫一声,阿弥陀佛,那时候那种状态,就是很清静,但是那种只有几秒,那又不存在了,不存在,念佛就是前念和后念,中间那音不念,不动不着,那一刹那就是你自己的本性,我们精进的念佛,如何才能了解这个念,不要把叫佛阿弥陀佛当成就是念佛,另外有一些不了解念佛法门的人,就感觉是什么样,只有老太婆才修的,在网上净土很多公案都讲,大部份都是有钱的,做生意的,做大官的的人,学净土法门,为什么,因为没时间,但他有菩提心,他有出离心,什么叫出离心,出离心就是出离五欲六尘烦恼之心,就叫出离心,不是不干活,要懂这一点,好了,他们上班下班,还在朝庭里面当官的,都一样念佛,到老的时候,莲花接引,往生极乐,在生的时候,家庭幸福,身体健康,我们现代人大部份都没有那个五福,什么叫五福,五福就是富贵,长寿,康宁,好德,善终,这个叫五福,现在有没有,很少很少,有富贵,没有健康,有健康,没有平安,经常患得患失,这种心态生活在这个生活中,没有平安,平安没有的话,更没有好善之心,好善之心都没有那就没有福,没有福都不会善终,所以经常有人骂人的时候说,你不得善终,就是这个道理,善终就是五福之一,一个人没有善终就是死于非命,所以我们在家居士不管是修行也好,做生意也好,种田也好,我教大家很快改变,你不管去极乐世界也好,去不去也好,修什么法门,我教你一个方法就是什么,在家注重于布施,大部份一听到这一句,因为他习气很重,他就会想到,我没有钱怎么去布施,这个叫无知,非常的无知,布施能够用钱买到的吗,但是也可以通过用钱成就这个方法,可以用钱作为一种手段,行这个菩萨道,但是没钱,可不可以,可以,很穷的人,我经常叫他,好好的去布施,如果你没有去增加自己的福报,你业障不除,你就没有福,你没有福,不要说别的,不要说去极乐世界,你来东华寺,你没住没吃的,没人和你做朋友,为什么,你没有福,福从哪里来,从你的那个心,把心扩大,把自己的心量扩大,从哪里入手,好好的去布施,如果你很穷,有一百块在身上,一下子把一百块全部供养,发愿,师父,愿我财运亨通,让我智慧增长,所以我们要懂得发愿,你就是供斋嘛,供斋的时候你要懂发愿啊,不懂得发愿都没什么感觉的,你一发愿,这个愿很快就会实现,所以这个就叫做布施,出家最注重的就是持戒,如果你不持戒的话,鬼神就欺负你,所以这两点很重要,这是我们修行的入手方法。第二点我会讲,在极短的时间内,改变我们坎坷的人生,第三点会快速成为人见人爱的修行人,我们修来修去就是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去掉,佛成佛那一天就说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,皆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,很多同修就说,我的业障非常重,经常忏悔,家里也不好,那叫什么,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业障,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着,大家记住,主要就是把你的心空了,罪能忏除了,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,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,六祖就说,何其自性,本自清静,何其自性,本不生灭,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,何其自性,本不动摇,何其自性,能生万法,那就讲明,我们的心这种状态,就是讲明宇宙的本体,这种本体,那应该怎么样去念佛,怎么样去改变我们的命运,怎么样去修行,这点是至关重要,大家想一想,我问在座各位,你们希望你们的朋友是好人还是坏人,好人,对了,你希望他是君子还是小人,你身边所有的朋友全部是君子,是不是非常的开心,你们心里想求的朋友就是这样,但是你们经常就是忘记自己,每个人都求君子做朋友,每个人都求良友,良师益友,但是我们做的行为,往往错误了,我们的善与恶,好与坏,富贵与贫穷,健康与疾病,就是从我们的心念而来,我们心的这个念是恶,那我们的果就是恶的,如果我们的心念着善,我们的果自然得到善果,但是这个善果与恶的果从哪里来,就是从我们的本源,就是那种念头,改变命运,大家已经懂了,就是改变你心的念头,你的波动越多,产生这个情绪不平,那你就感召到不好,有一些同修就说,我怎么样才能生到一个好的儿子,第一,你的心要充满念头很纯,你的念头念念不见世间过,念念不看别人的坏处,自自然然,不管你是命犯太岁,不管你的出生年月日怎么样不好,都没关系,你的这个果都就会好的,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坐在一起去追求这个善法,就是表现我们在座各位非常大福报,因为我们已经懂这个方法,已经知道怎么样去追求趋向这个善法,然后我们自自然然得到善的果,但是很多社会的人都不懂,我怎么样才有钱有富贵有好的人生,不用过着坎坷的人生,但是他行为经常与他心念不对,这个叫假人,假的人,另外一个叫恶的人,恶的人一提高,假人,如果我们变成了真正的心的话,我们叫真人,真正的人,所以我们求生活幸福,求生活富贵,求来生好,求享受好的,我们千万不要跑到那个恶的田里面种下种子,如果你们在恶的田里面种下了恶的种子的话,你得到的果绝对是恶的,我们起心动念都要关照这个念头好不好,看见别人一点不如法,我们的心里怀着不好,这个会感召到病,另一种感召到不如意的人生,我们上香,我们来礼佛,主要就是把我们的心念,归为很纯很纯,曾经六祖大师,有一次有一个人来杀他,要他的头,六祖大师就说,我头里没有这个业的种子,另外我的脑海里面我的境界里面从来没有杀众生这种念头,你杀不死我的,那个人怎么样,一刀砍下去,六祖分开两边,一下就合起来,还有一次提婆达多,他把大象灌醉了,这大象呢就冲过去,差一点把佛陀踩在脚下,因为佛陀的境界里面没有对人生的那一种很嗔恨的种子,恶的种子,所以不能现形,因此那个大象就停止踩下来,这个就讲明了我们的念头如果不纯的话,就会感召我们坎坷的人生,感召到病毒,我们的人生就是命运掌握在哪里,掌握在我们的心的念头里面,就是心念,我们想走运,我们想改变我们的将来,改变我们家里的孩子,首先你的念头要很纯,你念头不纯,你改不了,叫任何一个大师都没办法改,所以,我们的自性,本是清静,我们的自性,本不生灭,但是又清静不生灭,但是我们要记住,这个心就是具足,你好好的懂这个心,又不动摇,但是能生万法,大部份人打坐就会幽空,幽空了就感觉到就是一种心态,其实错误,我们这个心可以进到空里面状态,也可以知道了了达达,真正念佛的人,怎么样做到,就是随缘不变,即名真念佛,我们的缘要随缘不变,我们随缘不变,我们的心里念就会改变,六祖云:不思善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,这个就讲明我们不要落在善恶的观念里面,有大部分人放生的时候,看见别人捕鱼,他就产生恶的心态,当有恶的心态,加持你放生那种善的心态,两个混在一起,你得到的果就是怎么样,发了财,心里也有一点心脏病,有心脏病,人生经常不如意,就是造成这样,千万这个样子就是你经常啊,起对立之心,什么叫不思善,不落入观念,还有对善恶我们要包容,怎么样去包容,如同我们家里不好的事情,我们去包容它,当我们的思想,我们的心态,变得很纯的时候,你的命运就开始改变,如果我们无攀缘心就是及行无所攀缘,不思善不思恶,自在无障,为什么我们有障碍,就是我们经常好善而讨厌恶,我们就落入相对的法门,我们没办法自在,就没办法随缘,没办法随缘就没办法念佛,没办法念佛就是没办法解脱,六祖说,极至心无所攀缘,不思善不思恶,自在无障,名解脱香,我们在这里坐的时候,不要生起一种念头,怎么样,我等一会回去家里睡一觉非常好,还是我等一下出外面应该会有更快乐的东西,这个想法就是打妄想,这个想法就是攀缘之心,当你静的时候就攀缘,当你动的时候,你很想坐下来,就攀缘于静,但是你攀缘这个心就产生有好有坏的命运,你就解脱不来,我们的命运是怎么样去解脱,动的时候,我们要安住当下,我们的身体努力的去做事,看见有恶的话我们不生起讨厌的心态,这种心态你保持半年左右,你的命运只有一个,永远是好运,你在这个世间有为法你能够求到了,你出世间大法绝对求到,但是连吃你都没办法吃好,都没办法求到的话,那你就不是学佛,我们首先要怎么样,制心既无所攀缘,三恶不可以尘空守寂,需要广学多闻,是指本心达诸佛礼,和光接物,无人无我,直至菩提,真性不疑,才是真正的念佛之人,怎么样通达诸佛礼,你怎么样可以看破,你怎么样可以放下,首先你要懂道理,你不懂得道理,没办法,我教你吃素你没办法吃,叫你把烟戒掉,你没办法,叫你把贪嗔痴戒掉,没办法,其实一个人发脾气是最丑的,大家想一想,如果你身边有一个人发脾气,是不是还非常的不开心,是不是啊,是一种很痛苦的,因为你旁边的朋友发脾气,是很痛苦的事情,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,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,看见你发脾气别人也是很痛苦,为什么还要这样,就是不懂啊,不懂你就要怎样,广学多问,要懂得本心啊,如果你不懂你自己的本心啊,你修什么,修什么都不清楚,我们修这个心,首先从哪里入手,怎么样才能扩大自己的福报,从今天开始,要学习把心量扩大,大家跟我念,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,遇到痛苦的时候,我们心里要尽量的放下,这样就没事的了,如果你经济不好,你的运气不好,你的财运不好,不要老是想着不好,这个叫做逢苦不忧,你要想什么,要把你那个杂念,回归到一句佛号,这样才可以,六祖说,善知识心量广大,遍周法界,用则了了分明,应用便知一切,一就是一切,一切就是一,来去自由,身体无际,济世智慧,这个叫智慧了,就是我们的心量啊,要广大,遍周法界,但是要了了分明,要知道,你不知道不行的,很多人想着:我念佛,我不想去干活了,我念佛,我就要跑到寺院里面,我念佛,我就要走到山洞里面,那你不是真正的念佛,真正的念佛,一切事一切处,了了分明,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念头保持正念,万行上师就讲了,我们的念头就保持了一种正念,这个叫什么,勇猛精进,就是精进,上师讲的法,我在五年前,也看到,但是很多人去毁谤他,包括网站,每个人说的法不同,因为你没有这个能力,你不是八地菩萨,你不是佛的境界,你还没开悟,你怎么知道别人想什么,你自己明天的运气都不知道,你有办法证了空性你就有这个权力去批判别人,你没有的话,你学任何一种法门,你还是老老实实的找一些善知识,什么叫依法不依人, 如果你说依法不依人,那法无定法,你如何去依他,如何去皈依他,如何去依靠这个法,法,记住,因我们的心,因有心故产生种种法,心生种种生,心灭种种灭,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,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是非之心,就不用一切法,放下当下,一心一句佛号,我要你悟到空性的话,是非常难的,所以你们要好好的一千一万念八万四千种妄想念,回归在一念,是什么,念佛,什么叫念佛,不见世间过,一个善知识,你又不知道他的境界,你毁谤他那就是非常的不如法,而且你会感召到不必要的罪业,你生的时候,过生活非常困难,你死的时候业障才开始消,千万不要毁谤出家人,出家人不管怎么样,我们不是佛,如果你知道了,知道整个空虚的境界,你才有这个条件去与他讲一下,但是你还没有批判,一个成佛的佛菩萨不会去批判,只有善加手段去引导,我们不是那些大德的知见,我们的档次是非常的低,你怎么样说他们的法不行呢,说他的法是魔法呢,什么叫法,什么叫邪师说法,我现在就是邪师说法,我现在就是明师说法,是不是很矛盾啊,什么叫邪师啊,记住,我讲的没办法让你生活里面转变解脱,那我说的法,就是邪法,我就是邪师,那么不要与我在一起,什么叫良师,那我说我是一个良师,我说我是一个善知识,什么才是,我不管打你骂你能够让你的烦恼断掉,那就是你的好法,所以依法不依人,法无定法,何以为依,依我们的心,依靠我们的心,怎么去了解,如同你有病,你不管这个医生是啥,你开药给我吃,我吃下去,病能好,你就是我最好的大夫,你是明一又怎么样,我吃下去了天天都是病的,还不好,你那个药,进口的也没用,你那个药多贵也没用,所以法师也是一样,寺院也是一样,我们千万不要批判别人,为什么我讲六祖坛经,与念佛法门,就是与一些大部份念佛法门自以为念佛,自以为修净土的人,就是把执着变成修净土,经常毁谤别人,经常怎么样呢,看见别人不是念佛,看见别人去放生,看见别人去寺院里面供斋,哦,他就说了,修杂了,不行啊,要一句佛号在家里啊,我说好啊,念啊念啊,你身体不好你念,念出一条龙出来你怎么办,男人念念念,如果你是一个男同修,在这里念,念出一个女的,不穿衣服,那你怎么去极乐世界,这个很简单啊,念到一个鬼出来,你会不会怕,怕了,我以前怎么样,以前不怕鬼,也许我业障很重,阿修罗的种子很重,鬼是不怕,一学佛了,哎,怕鬼了,有一次怕鬼,怕得很厉害,我在一间寺院,去到后山里面,十点多了,晚上,北风吹吹,阴风阵阵,我那个手电啊,就非常的弱,这个光线,走到半路的时候,感觉到后面有人跟随我,我说,今天应该是有鬼跟着我,那我一下子,生起什么,文字般若,为什么我有文字般若,就是因为我经常广学多闻,那时候怎么样呢,我怎么样去观照呢,你是一个讲经的老师,如果这个鬼有一个问题问你,你一点都不慈悲,你怕啥,我自己骂我自己,如果是你的冤亲债主来要你讨命的话,你还怕啥,你给他,四大本空,五蕴无我,六尘非有,有啥,都给他就算了,玩掉再好去极乐世界了,那好啊,如果他来报恩的话,你又害怕他干什么,他来报恩的更好,那你一点都不配做一个讲经老师,我一这样观想观照,文字般若的产生这种智慧,马上就手电关掉,然后打坐,来吧,尽管来吧,要命拿命,心中从今以后一点恐惧都没有,因为什么,发起无谓的菩提心,这个菩提心就生起来,一直到现在没有退掉,所以我们广学多闻,不是广学多闻我们的念头就很多,我们要懂得观照,你不广学多闻你不懂观照的,你没有观照你修行就是盲修瞎练,你念佛都念不到一心不乱,什么叫一心不乱,你不懂,什么叫看破放下不懂,男女情欲你没有放下,世间一切虚幻你没有懂,你就是老老实实的一句佛号,这个叫什么,叫执着念佛,不是叫念佛,什么叫念,身心本无念,念从随生,骑转修幻,流转生死,我们要念慈在慈,这个念佛,还有,我们要广学多闻,要懂得和光接物,无人无我直至菩提,真正不疑,名解脱之见,我们拥有这个知见,念佛这个知见,我们念佛执行得很到位,怎么样才能在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念佛呢,什么叫念佛呢,何名无念,若见一切法,心不染着,名为无念,用及遍一切处,这个叫念佛了,我们生活如何真正的去念佛,万念万去,那就是什么,若见一切法,心不染着,名为无念,这是心,我们身过花丛身不沾,这就叫无念,无所住,无所住就是无念,无什么,无二相,念什么,念自本性,叫无念,无二相,无尘劳相,无烦恼相,这个叫无念啊,不是什么都不想了,这个叫无忌,意不着一处,但正本心,识六色,出六门,六尘中,无涯无着,来去自由,通用无极,即是我们念佛三位,就是念佛了,怎么去念呢,我们六根,接触六尘,眼根接触了一些不好的境界,我们不要伤害自己,不要看别人的缺点,拿到自己的心脏,来伤害自己,大家跟我念一念,不要拿别人的坏处,来伤害自己,若真念佛,不见世间过,唵,阿,哞,这就念了三个唵阿哞呢把你身口意三业马上清静,你运气就好了,我们六根接触六尘,来去自由,什么自由呢,好的就好,不好的也算,有一些同修就说,去了寺院里面,没吃的,他又烦恼,有吃的,又说什么,折掉自己的福报,你吃得这么好啊,你没有福报啊,会折掉啊,我说什么叫福,福在心生,我心里清静,福如天下,无边无际,你心胸窄小,即名无福,所以福从哪里来,福自心生啊,我们有很多同修,一定要记住,无论去到哪里都好,有吃的好好的吃,有睡的好好的睡,没睡的躺在这里也一天,这叫做什么,通用无际,就是念佛三昧,就是要得到一心不乱,煮斋,好好的煮,丈夫不回来,家里不好,由他不回来,由他不好,煮好了,他吃就吃,不吃自己吃,到时间就念佛,到时间就去上班,真正的念佛人是怎么样的呢,一切境界,在他境界里面是非常的平静,是非常的乐,这种人放到战场里面打仗也打不死他,因为他,心里清静,如果我们百物不思,当临念绝,就是一个法缚,就是名为遍见,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想了,这叫什么呢,这就叫法缚了,《传心法要》里面讲啊,他说啊,凡夫随境而生心,心随境起愿,若欲无境,当亡其心,心亡其空寂,寂空即心灭,我们如果要改变我们的将来,改变我们的命运,得到一种趋吉避凶的那种状态的话,心里安住,有一个同修,他要离婚,我叫他这样,他心里安住一句佛号,佛号不要算多少,今天一万明天二万,不要这样算,怎么样,如同万行上师这样讲,口中念,耳朵闻,心里享受,接受,这就是成了,不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,我念了三句,今天我念了十万,你永远也受不来,受不来念佛,因为怎么样去修,阿弥陀佛阿弥陀佛,前面那一句已经失去,后面那一句还没生起,你就念在中间那里,阿弥陀佛以后,那个南无南还没起来的时候,中间那一点,你就住,住在那一点里面,这个住,就是无所住,无所住就是住,住在一点,这个叫无所住,如果我们怎么样呢,把这个心里面要空掉,怎么样去空掉,安住一处就可以空掉,安住什么,一处佛号,不要想我现在多少点,现在的天气怎么样,念无所念,你这样的话,你做生意你的运气扭转过来,你的身体有病的话吃一点药就好,你的相貌不漂亮很快就漂亮,很容易改变,这个时候转了自己那个四大,地水火风空,那有一种方法,念佛,就是那个东林寺那里,这里是叫东华寺,东林寺,善导大师当年他怎么样,在庐山结这个莲杜,提倡念佛法门,一百二十三个人全部往生,他修的是什么法门,就是《观无量寿经》,如何去观,落日悬鼓观,这样,你把这些火大转变,那你就不会发脾气,你的身你的相你的家庭,你的运气全部改掉,不是磕大头上大香,所以我们现在今天,个个做佛事,就是在这里听课,这里是非常如法啊,你们去这么多道场有没有看见一个法堂有这么大的,我走了这么多地方,没有,这个法堂是不是很如法的法堂,绝对是啊,你看看有电影院这样的凳子里面坐,有这么高的法座,是非常好,我都很想经常来这里讲,讲经说法,但是你们有没有经常来啊,应该多点来,看一个寺院如不如法,正不正法,第一,有没有人讲经,第二,戒律严不严,不要管他是啥,不要管他是天人还是鬼,你有戒律那就是怎么样,以戒为师,依法不依人,来到这里你看,所以上师啊,盖了这么漂亮的法堂,就是让我们有一个好的环境,六月天都没有热这种感觉,很清凉的底下,听讲经,你不听你不懂的,如同一个学生,你一放他到学校里面,读一年级,好了,不要老师,你天天自己来修行,自己来学习,今天给一年级书你,明天给二年级书,第三天怎么样,给初中,第四天,给高中,第五天,给大学给你看,东看一本书,西看一本书,从早看到晚,从晚看到天亮,没用,但是说你没用你又能说两句,问你的问题还是懂一点点,我们现代人修行就是这样,大部份居士就是今天拿一本书,明天拿一本书,哎,我就是修行,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修,为什么,我要出来讲经,离开家里,全国各地的跑来跑去,不计较自己的得与失,就是不想我们这一生空掉,不想我们同修们去掉这个好的机会,遇到念佛法门,有一些遇到念佛法门的给假的念佛法门骗去了,有很多的说假的念佛法门骗去了,骗去什么,你死的时候,哎呀,原来不行的,阿弥陀佛没有出来,重新投胎,投胎都忘记了,因为你这辈子经常念佛,下辈子投胎啊,由于你经常吃素,受了五戒,下辈子投胎的时候,有很多人与你结了善缘,你去包二奶,有很多人给你包,你去吃肉,天天有肉给你吃,第三辈子,下地狱,这辈子遇到念佛法门干啥,放生做什么,六祖就讲啊,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啊,我们现在做善事好,做什么都好,就是修我们这个得失的心态,《大品经》讲啊,讲出念佛是什么,无所念者是名念佛,何等名无所念及念佛心名无所念,离心无别有佛,离佛无别有心,念佛就是念心,求心就是求佛,我们的心,是什么,无着,我们的心就是淋淋觉觉的,你的心在哪里,我教你如何去找,烦恼,你现在这个心就是烦恼为心,佛菩萨修行以清静为心,以修万法为心,以空性般若为心,以大悲为心,以什么,以普渡有情为心,我们很难了解的,无所念者就是有所念,念什么,念你真如本性,念你的内在里面,在生活中,怎么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念佛基本的原则,大家跟我念念,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,若见他人非,是非却是左,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过,但自却非心,打除烦恼破,这个就是六祖讲的,如果我们真正的修道人,我们真正感悟到世间这么苦,感悟到我们的人生这么坎坷的话,应该怎么不见世间过啊,如果你天天计较世间过,你就不是念净土的,别人毁谤你也好,不毁谤你也好,巍然不动,关闭你的六根,那就怎么,净念相续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我们就是怎么样呢,要怎么做,憎爱不关心,长伸两脚卧,如是发他人,自私有方便,悟灵破有意啊,及世自性现,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,什么叫世间,邪见名世间,正见名出世间,邪正尽打却,菩提性宛然,那怎么样去了解呢,大家跟我念一下,我这个讲课的纲领,力行诸善,养活生计,不见世过,老实念佛,这个就是什么,佛法在世间,如果我们念佛的人,生活你都做不好,你就不是真正的念佛,真正的念佛就是要把生活弄好,所以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我们在这个一切境界里面,去磨掉我们的习气,我们悟到的什么,世间的苦空,悟到世间的无常,悟到生活种种的无奈,我们要有出离心,出离什么,烦恼尘欲,五欲六尘,人到无求品自高,苦从求中来,我们的苦从哪里来,欲望而来,当我们没有欲望的时候,要什么,把我们的欲望安住在大悲里面,如何去了解这一句话,如果一个女的女人,经常追求人生的感情,经常把心灵追求一个感情里面,这个女人一辈子只会得到感情,如果一个在家的主妇,经常想着厨房里面柴米油盐酱醋茶,她一辈子只有一瓶酱油,如果我们经常为了吃的话,你一辈子最多就吃一顿好的,这些我想全部都拥有,怎么办,怎么才可以拥有有感情有钱有经济什么我都拥有,那我教你一个方法,无求,无求之求就是拥有,当你无求世间法,世间法自自然然你就会怎么样,如渣扔掉它,当你无求你不行的,你的心你放到哪里去,那你放到贪嗔痴里面去了,怎么办,要把我们的心安在这极乐世界里面,极乐世界是什么,是菩萨,莲池海会众菩萨,要把我们的心安住在利益对方的时候,你的运气就改变,你的柴米盐油酱醋茶有,你的爱情有,你的家庭有,你的一切都拥有,你念念为众生,念念不自私自利,念念为你身边的朋友付出,让所有认识你的人,在你身上得到希望得到温暖,得到将来的美好的目标,那你做人就成功,做生意就成功,什么都成功,成功就是在这里,如果我们离开这个世间,那你永远不会成功,大家跟我再念一句,我要成莲花,不能讨厌污泥,好,大家记住了,如果你想成为莲花的话,那你没有污泥是不能生长的,你想修行的话,世间就是这样,所以一个开悟的人怎么样,他心里像过年一样,无相无着,无牵无挂,一句佛号念到底,就是这样,看见有鬼来,来啊,讨命的来啊,看见什么,看见有些魔啊,因为道不高就不知道魔盛,你打坐的时候啊,你心里虽然表现上你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你历久以来那个习气有,看到女人,男人啊,那个女人是怎么啊,你想多漂亮她就有多漂亮,你想她胖就胖,你想她瘦就瘦,就是你命中那一个,要拿你命的那个这么漂亮,勾魂的,你打坐的时候就出现,毁掉你了,那怎么办,最低你要懂得文字般若,懂得文字般若的话,你就可以冲过这一关,冲过这一关那你就处理,你就可以去到极乐世界,好,再讲一下入到安心,入到安心方便法门,我们怎么样去念佛呢,常渡众生,不起爱见,常学智慧,如是平等,禅坐禅在禅定,正乱不二,这个讲明什么呢,我们长渡众生,不起爱见,我们在生活里面见到善与恶,心里不染着,就是不起爱见,当你有爱就有染,有染就有欲,有欲就有生,有生就有灭,有灭就有痛苦,就是,有苦必生烦恼,种种生起,安住当下,我们的福报,一年半年,一个月,就提高,你病,你看看医生就好,相貌也是很快就会,所以,长学智慧,什么叫智慧,不见世间过,拥有大悲心,那叫智慧,我们的智慧是什么,观照,观照怎么来,有一些朋友就说,哎呀,我要吃素吃不了,怎么办,我说,你为什么要吃素,你是迷信,明一老师,你自己也吃长素,怎么说我吃长素迷信,我说你都不了解为什么要吃素,你要先了解,为什么你要吃素,第二步,你为什么不吃素,你要了解,我以前经常吃肉,一天一顿没肉都不行,没钱都去借钱买,抽烟一天三包,喝酒一天两斤,我从来不用去戒掉,因为戒是很辛苦的,那怎么样,观照,为什么要抽烟,抽了烟,我的中脉就不开,不开的话,我会流转生死,是非常痛苦,如何体现我这个愿,真正的愿生一方净土的话,我如何去体现我这个愿是真的,首先把烟戒掉,我这么喜欢吃肉的话,首先把肉戒掉,如果我肉都不能戒掉,你这个愿,愿生西方净土就是假的,你没有信没有愿没有行,你念佛就是假的,所以我们要常渡众生,不起爱见,爱是什么,爱就是染,我们用大悲,自己渡了众生,实无众生可渡之想,不要有这个念头,常学智慧,如是平等,我们看见杀狗的人,也对他生起怜悯之心,看见这个狗被杀,我们要生起一种什么,一切业果因为前世所做,所以禅在禅定,禅在禅定上师啊,什么叫禅定,这样打坐,有一个同修问万行上师,禅定是怎么样的,是不是入了定什么都不知道的,一下子就过了几天几夜,上师说,不是,这个叫什么,叫空定,这个叫邪定,这个也是定的一种,但是不是佛家所追求的定,这个叫什么,邪定,无记定,他这样讲,那什么叫定,定能不能听到东西,能,定能不能看到东西,能,常在三位,入三摩地,那怎么样才能说定呢,上师呢,举个例子是非常好的,有力的证据,他说优婆夷帮助佛剃头的时候,一剃头,他心与佛已经不二不别的时候,他就入了佛的境界,他就马上证了初果,佛就说,优婆夷你好好的帮我理发,你现在已经证了初果,一下子,好好的理发,你已经证了二果,好好的理发,证了三果,他这样,一禅二禅三禅四禅,一下子就经历了,经历完毕了,后来叫目犍连弟子,他现在已经进了第四禅了,那你准备接他那种剃刀啊,去接,动的时候都可以产生禅定,什么叫禅,外不着相,名为什么,禅,内不心乱,名为定,就是禅定,这个叫禅定,所以呢,我们常在禅定,爱憎不染,就是念佛,念什么,念平等之心,还有,怎么样去很快的把自己的业障除掉,要积福,我们的心怎样才是念佛,念佛的人应该是怎么样去做,怎么样去通达,我们的心与佛相应,不会空过此生,如果你是真正念佛,你的生活就会有改变,如果你不是真正念佛,你越念你就越烦恼,你就不是真正念佛,那你要寻找什么,找法门,大家合掌回向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回向四生父母,六道眷属,十方债主,共植福田,同沾法益,齐证善果,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