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心经讲解》《佛学问答》第一集
主讲:明一居士
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南村
时间:2009年6月21日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请放掌,各位同修,善知识,今天,2009年6月21号下午,这次与大家在番禺南村结佛缘,今天主要讲的是讲既简单又最深的经文《心经》,《心经》大部分人都念过,但是真正了解的不多,《心经》是学佛或者不学佛,大家都知道的一部经,《心经》为什么没这个如是我闻,一是佛在某处,这六种成就,因为经就有六种成就,以证明是佛讲的,唐太宗的时候,有一位国师,叫玄奘大师,就是唐三藏,俗家姓陈,十二岁的时候,跟随他哥哥出家,出家后读了一切的经典,其中一些经典,由鸠摩罗什法师翻译,另外一些经典由其他法师翻译,他对有些法句就生义,他原本很想到印度取经,后来来到了四川的成都瓦德,遇到一位老和尚,其身上有很多的疮,旁人都不敢接近,唯有这个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个同情心来照顾他,为他洗除了脓血并帮他敷药,这个老和尚的皮肤的疮癞就好了,为感激他这种热情的照顾,并亲自将这一部《心经》念了一遍,用口传了给他,玄奘大师就铭记在心,后来就将它译出来,一个字都没有更改,鸠摩罗什法师也有翻译这部《心经》,叫做《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,有如是我闻等语,但是不及老和尚传给玄奘法师那么简洁,清伶,那位老和尚其实是观世音菩萨,当奘大师去印度取经,经过沙漠的时候,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,渺无人烟,那时候四周很多鬼怪,念任何一种经都很难降伏,但是一念《心经》,所有的邪魔鬼怪,都会隐匿,仗着《心经》那种神威之力,就度过种种厄困,十五年后,回到中土,成为国师,专心翻译经典,这样,心之神力,就是观世音,心之智力,就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,心外的法力,就是大行普贤菩萨,心中的愿力,就是地藏王菩萨,这部经呢,就是观世音教我们明心,凡夫未明心,起烦恼造业,受无量无边的苦,所以经文中讲,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这部经就是教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去趋吉避凶,怎样去改变我们的家庭,怎样去改变我们的将来,在一个愚痴不明那种情况去明白真理,讲到讲经,就必须有一个众成就,因为众成就那种功德很大,如同在座各位在这里听经,只要你听一个小时,胜过你做善一百年,由于今天这部经,你们是众成就,有你们在座各位的引导而完成这部经,日后能够观看这部经的人无量无边,我们都会将它放上网络,讲回经文,一开始就教我们认识自己,自己不认识就不能够度自己,认识自己就能够度自己,还要认识众生,认识众生就能够度众生,认识烦恼你才能断烦恼,认识痛苦你才能离痛苦,诸佛就是认识自己,也认识众生,故诸佛就是成佛度众生,《华严经》讲,十方诸如来,共同一发心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啊,十方如来同一心,没有二个心,阿弥陀佛的心与释迦牟尼佛的心是相同的,释迦牟尼佛的心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也是相同,所以十方无量佛都是一个心,反观众生心,个个不同,因为众生的心,就是妄心,妄心又怎么会相同呢,你有你的妄想,我有我的妄想,故此我们念佛,就不得力,收摄不了这个心神,如果我们收摄不了这个心神,就很难去改变生活的现状,就算你念佛、念咒,你都改不了,因为心乃是无为法之根本,你在无为法之中,进入有为法,这样你就会改变自己的际遇,自己的厄困,观自在,就是对机说法,对病下药,一切的众生,无始劫以来,都是违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观法,法就是万物色像,代表一种现象,故称为法,分为:有为法,无为法,有色法,有无色法,但是我们被色所住,如果我们离开了菩提心,观法就非常的危险,所以,于一切法,不得自在,被法所负,离菩提心观色就是住色,为色所负,不得自在,离菩提心闻声,被声音所束缚,不得自在,离菩提心闻香,为香所染,为香所负,不得自在,离菩提心的话,住了语言的文字,也不得自在,这样我们人生就会被种种束缚,所以我们不能够被色所住,那在生活中怎样去落实这个呢,听我念: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,这个就是教我们怎样去改变命运,就是要做到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。生命,我们的生命罢,法就空,于一切法而得自在,故观世音菩萨的观字,就是叫我们观法,观黄金观钱我们就会起盗心,观色,就会住色,观命,则会求命,所以要离境,一离三界之境,离六尘之境,而离人天之境,还有,离目前之境,故逢苦不忧,遇喜不动,才能使我们生活得到自在,心空境净,心空境净自然得到种种的神威力,观世音菩萨所讲的,如果我们不住境就会产生有很大的好处,大家跟我念,我若向刀山,刀山自摧毁,我若向火汤,火汤自枯竭,我若向地狱,地狱自消灭,我若向饿鬼,饿鬼自饱满,我若向修罗,恶心自调伏,我若向畜生,自得大智慧,这个呢,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观心,观世音菩萨是一切法得自在故名观自在,《普愿品》讲,假使轻害意,推下大火坑,念彼观世音,火坑变莲池啊,只要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,就很容易有感应,我以前开车的时候出去,都会念一篇《心经》,大家如果你们日后外出或者你的儿女开车,想交通不会出现问题的,在上车之前念一下观世音名号,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,只要你念三声,然后启动车子,就会很顺利,如果你们去到医院看病人或者看病,都要念观世音菩萨,如果你们有人有儿女,已经怀孕了,要去医院生,你教她念观世音菩萨,因为当你念观世音菩萨,一切的灾难都会摧毁,所以《普门品》上讲,念彼观世音力,火坑变莲池啊,如果我们漂流在恶难之中,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,就会得到感应,曾经有一个居士,他的儿子失踪了,但是他一直念这个观世音菩萨,所以他的儿子很快就回来了,有一次有一个人,当他感觉很无奈的时候,就念观世音菩萨,冥冥之中他做了一个梦,梦见来到我这里,找到我,因为我修的本尊,就是观世音菩萨,如果你念观世音菩萨,自然与我都是有一种难解的缘分,所以观世音菩萨已发出种种慈悲的心,而讲出他的愿力,他说,或漂流惧海,龙蛇诸恶难,龙蛇诸鬼难,念彼观音力,一切皆得消除,我们贪嗔痴三毒起的时候,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都会得到观音菩萨的救渡,我以前学佛学得很迷茫的时候,就祈请观世音菩萨加持,观世音菩萨会在冥冥之中于梦中教导,曾经有很多人有难,都是念观世音菩萨,有一次,有一个人她家里非常的不顺利,丈夫多病,儿子吸毒,女儿又不听话,后来我叫她什么都别念,好好的念观世音名号,我叫他念一万声,一年过后,整个家庭改变,有人戒烟戒不了,只一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就可以戒除诸恶毒啊,离诸种恶臭,我们要认识自己,就必须要观照自己,观自在,就解释为观自己所在,自己又是什么呢,我们自己就要认识自己,自己就是众生,所以认识自己,下面那句就讲了,照见五蕴皆空,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,怎样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,要用般若力,般若力不是向外求,而是向内发现,不是求,是发现,自己就是五蕴,五蕴空就能够渡一切苦厄,若被五蕴所覆,就不能够认识自己,所以人人念佛,不懂念佛是谁,就因为被五蕴所盖,因此要用般若之力,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这个心字就非常的重要,我们念佛,念了十多、二十多年,毫无效果,就是这样的道理,就是因为我们不学,不懂得观照外在,有一部分人说,我去放生,但是现在大部分的鱼都是养殖的,如果我放了出去它会死,就等于放死,是不是毫无意义,其实这些是很片面,由于你将那些动物放了,它没有受到千刀万剐,动物本有觉知,如若死亡之时,只要你去宰它,它都会感受到痛楚,如果我们放了它,就与它结一个善缘,相反有人去抓它就结一个恶缘,放生,不是说放生生命,是放开你自己的生命的枷锁,就叫做放生,放生可以完成你的菩萨之行,不是说放生就一定要物命都得到自由生存,由于得到你的念佛加持和念咒的力量,所以它们会投胎做人,不用沦落到做畜生,这种就是一种不同的差别相,所以我们要观自己,我们放生,我们的心慈不慈悲,如果今天放生,今晚就回去与家里吵,那么你放生就毫无意义,放生就是将自己的慈悲心放出来,即是观,观自己的内在的一种力量,所以这个心很重要,大乘称为心般若,小乘称为小般若,般若就是智慧,如果我们学佛,只有一种宗教的热情,没有般若之力,没有意志力,我们学不到佛,意志力教我们持戒和不退的精神,直趋菩提,所以学这个般若心经呢,就要深深的体会这个心字,心,就是高度,渗入,不退转,这样才能够扭转自己那种命运,我们念佛,佛在哪里出来呢,你要看一下,你越看得深,越不容易有自己的妄想,如果我们念佛妄想多,我们念佛就改变不了我们身上的磁场,你的心一天不定,你们学佛只不过是结一个善缘,有困难你就懂得叫苦连天,所以我们要懂得自己观照自己,所谓观自在菩萨,我们在生活中学佛也好,如果不懂得观自在菩萨,观在哪里来,观照自己当时的一个念头,我们的运气怎么形成,就是我们的心,我们心的运气,就在哪里,由于我们观察力放在外界,将我们的观察力放在外界的话,我们就会被外界所转,当我们被外界所转,我们放生做善事都改不了我们的运气,《般若心经》,就是《大般若经》浓缩的一部,观就是观照,照,体会自己那种念力,大部分人学佛,都由于念力不够,所以烦恼难以调顺,烦恼不调顺又怎么能感应呢,故此,我在六祖寺,四会市六祖寺,每个月规定,一号至七号,我在这里打生死佛七,打佛七的原因,就是学一个观字,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就是叫你观照你自己当下的一念,我们凡夫在世,为求的是幸福,为求的就是快乐,但是我们怎么求,没人知道,快乐幸福的意义是什么,又不知道,快乐其实只不过是五种因素所结成,第一,富贵,第二,长寿,第三,康宁,第四,好德,第五,善终,但是这个富贵的结果,往往我们会摧坏,摧坏了它,每一个人都想自己身边是好人,每一个人都是想自己身边是贵人,每一个人都不想自己身边是恶人,小人,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令到每一个人喜欢自己,就是因为你做不到真正时时观照自己,将自己的观照之心安住在外面,造成了我们痛苦厄困种种现象,只要我们离开了这种现象,我们反观我们的自心,如果我们的念头多了,我们的生活遭遇就会变得崎岖,有人说,我都还没做过恶事、坏事,为什么我生活这么惨,为什么我人生旅途如此不如意,大家静心想一下,你起心动念,不是怨这个就怨那个,所以我们人生就必定崎岖,故此在佛七期间,就是带大家好好的念着一句佛号,你有八成的妄想我就念九成的佛号,就是将你观自出离,如果观照自己,我就好像菩萨,菩萨译回中国话就叫什么,觉有情,就叫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故名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意思就是永远精进,般若波罗蜜译回中国话就是叫什么,就叫智慧,波罗蜜就是智慧的彼岸,我们离开生活的愚痴黑暗,首先就要懂得观照自己,要明白自己,我们的儿孙愚痴,我们家里人不如意,你要好好观照,要检查,要去反省,体会,用方法去对治,所以这个是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字的解释,因为法为色所现,为色所变,为心所现,时就指过去,过去便有般若,未来不可得,未来便有般若现在不可得,现在有般若,时就是那过去未来都不可得,故般若,他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浓缩为五千字的《金刚经》,再将五千字的《金刚经》浓缩为二百多字的《心经》,我现在再将《心经》浓缩为一句,就是照见五蕴皆空,就是教我们怎样去改变我们现实的状况,怎样去体会,首先大家在佛七的时候,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念佛,你们的体会非常的大,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,未来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,过去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,现在学佛的人,也要照见五蕴皆空,路就是这样走,能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一个字,就是照字啊,人人都可以照,例如带小孩子出去走,一定要照顾,不照就会摔倒,人人都可以照,但我们怎样去照自己的心呢,照,解释为好像一条绳一样,心好像牛一样,那条绳拉着那头牛,牛吃草就扯回来,这样自自然然三五年我们就会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的话,我们念佛就得力,怎样体现你念佛得力呢,你生活改变了,你事实改变了,就会得力,但是我们不会照见,你一辈子都拜佛,只不过是结个善缘,你念佛都是结个善缘,曾经有一个同修,天天骂自己的儿女不听话,我说拜托你将你的念头收起来,你天天加持他,有人就说自己的丈夫不好,我说你天天加持他,你应该将他的念头放下,好好照顾好你的念头,管好你们的心,这个叫观心为上,你懂得观心为上,自然你生活就会改变,如果不是,照样是被苦厄所困扰,所困扰,我们照顾我们的念头,如果做错事,马上扭转回来,这个叫做修心,一修心的话,你一切的境界,都会随之而变,所以我们要懂得照,照见五蕴皆空,如果你不去观察,你就不会看破,你会放不下,怎样才能做到看破放下,大家跟我念,力行诸善,养活生计,不见世过,老实念佛,这个就是我们修净土法门的,比如我们要怎样照见我们的心呢,好像念佛一样,南无阿弥陀佛,就照见自己的声音,将声音拉长,如果你念得太快,你的心就打妄想,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,你就得不到力,得不到力量,要慢慢的,南无阿弥陀佛,这样会很舒服,别执着要怎么念,有人收摄不了心神的,就要照住,这个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,与净土法门是相通的,照住,照住念头,照住念头之后,我们自然这个念头就会信,好了,讲渡一切苦厄,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,出三界火宅,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这句话怎么解,舍利子就是坚固的意思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呢,用一种物理的方法解释给大家听,这样自然你就会听得更清楚,所谓色者,就是物质,就是一种叫有色,一种叫无色,有色就是一种物质的现象的存在,物质,比如这个是一个物质,是有色,是一种固体,那么这种物质分析是什么,分子,分子再分析就是电子,电子到中子,质子,中子再分析下去就是核子,核子分析下去就是光子,光子之后有介子,介子之后分析就有六种夸克,就是能源,西藏的人,为什么他在这里坐着会虹化,将自己的身体虹化出去,为什么可以做到,其实我们这个心是什么,心就是能源世界,其实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心与这个物体是一体的,我们本身是一体,只不过我们没办法,所以很多大师,为什么修行,他就可以知道你的心想什么,为什么心修到一定程度,就有他心通,能知过去未来,就是因为他将心的能源带入这个宇宙间的能量的世界,其实我们这个能够看见的叫做质量,看不见空间的,就叫能量,其实我们质量里面就有能量,我们科学家可以将质量转变成为能量,但是现在还没有办法将能量转变为质量,如果有办法将能量转变为质量的话,我们不用修行,佛就有这种能力,所以只要我们念观世音菩萨,其实我们现在所讲的,所存在的,接受种种苦厄多困,幸福快乐,一切的现象,都是在这个能量的世界,等于我们死,地球不会轻二两,等于我们生存长大了,地球重半斤,等于我们喝水,喝了两斤下去,地球不会少两滴水,道理一样,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,这个能量的世界,其实就是我们心的本源,只要明白我们心的本源,我们念佛就会专注,但是念佛念对了,昏沉,怎么办,我教大家,先忏悔再念佛,忏除业障,你才能念到佛,有一种呢,就是心力不够,可以将你的脾胃调好,这个能源的世界就叫什么,叫真空,但是这个真空呢,就是六祖所讲的,何其自性,能生万法,何其自性,本来具足,何其自性,本不动摇,就是这个能量的世界,我们修行就将这个身体将这个潜意识进入能量的世界,如果将进入这个能量的世界遇到缘的话,就叫缘起,缘起则有,缘散则灭,等于我们现在相聚,都是一种缘,缘没了,我们就会消失,什么叫假空,比如有个物体,不见了,看不见这个不存在的事实的真相就叫假空,什么叫真空,这种空的状态并没有消失,但那种出现的那种现象,当你明白那种道理,我们就去念佛,念佛的话,将我们负面的情绪,将我们精神的负面的潜意识,用二十四小时之内净化它,你的运气一年之内改变,我们的人,只要将这个心达到无牵挂,我们的身体就产生美妙的变化,所以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意思就是,当我们的物体消失的时候,都会存在,如果当缘起的时候,这个物体又会出现,就是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本是一体,我们心的本源,就是叫宇宙的本体,科学家,物理学家的解释就是能源的世界,舍利子是诸佛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他这个呢,就是般若的功用,照见五蕴的皆空,五蕴能渡一切苦厄,一切的苦厄渡尽,自然看见诸佛清净相,清净是空的别名,什么叫清净,不染名为清净,所以名为诸佛的空相,诸佛本来的面目就是空相,这个空就叫真空妙有,不是什么都没有,例如生死就是一个空相,就是一种现象,不是的时候,认为有,以般若观之,生死都是一场空,不是离开生死,就有涅槃,生死当下,就是涅槃,般若照见烦恼,本来就是空,烦恼的空就是菩提,众生本来就是空,实无众生得道,所以这个呢就是真正的一种体会,等于一切的法,实相是空,是故从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一切的法不生,试问水中的月有没有生,没有生,但是我们有没有看见水中的月呢,看见,水中的月不灭,不灭水中的月,无生无灭,一切的法亦无生灭,在水中,有没有污垢,当我们水中污垢经过大自然蒸发之后,它会上到上边云层,云层接着会下雨,下雨之后空上水非常的干净,所以如同水中的月一样,不增不减,只要我们明白我们事实的真相,我们在生活中别执着,如果你执着一件事,你会被这件事所束缚,我们怎样才能够得到身心的自在,首先要学会观照当下,然后要行菩萨之道,自利利他,如果我们一直顾着自私自利,执着这个厨房柴米盐油,我们一辈子都得不到大的利益,如果将我们的心去帮助别人,宽恕别人,饶恕别人,我们会得到很大的利益,就会拥有一切,下面一句,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在诸佛实相的空相里面,无色受想行识的的五蕴,因此诸佛如来绝不会住色,不住受想行识所困扰,故五蕴皆空,其实我们的困难可以改变的,只要我们身上无住,前一段时间,有一个朋友,他发生了很大的事,我叫他心无所住,一心念佛,病就会好,你家庭的厄运就会度过,这个家里的人,犯官非,有一个做会计的,出差错,出现了问题,我叫他不用怕,一心的安住自己的心,将你的情绪保持平衡,这样自然就会达到逢凶化吉,好像我们出车之前,念一念《心经》,保证你今天都会很顺利,所以五蕴,只不过是我们心所感召,如果我们的心是砂糖,自然就会召蚁,如果我们的心是莲花,自然召蝴蝶,如果我们不要蚁,如果我们是苍蝇,就要将我们的心的本源,改变它,所以,是故空中无色,在诸佛实相外,一个众生亦没有,所以《金刚经》讲,你度无量无边众生,实无无量无边众生灭度,这个方法就是叫我们怎样去离种种困忧,离种种苦,下面一句,无眼耳鼻舌身意,眼耳鼻舌身意就称为六根,根就能生为易,而眼见到色,当见色的时候,就会斜视或者偷看或者造业,又如眼见黄金,就起盗心,见女人就起淫心,见名就贪名,见吃就会贪吃,眼的根的职业就是六根空,就是清净,所以,四大皆空啊,六根清净,就是这样解释,我们怎样去扭转我们的乾坤,怎样去扭转我们的命运,首先要做到六根接触六尘,自性而不染着,这样自然就会改变我们身体那种感染力,我们身体的感染力一改变,我们生活的实质的情况就会得到很大的变化,六根空即是清净,不起不是作没有来解,如来眼根空呢,出身于肉眼,如来的眼根空了之后,就出生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,五眼具足,所以眼根要空,空了不会做业,如果我们眼根空了,就能够见天见地,什么叫肉眼,肉眼我们能看见前看见左看见右但是看不见后,这个叫肉眼,肉眼就是有一个空间的距离,比如我在前面放些东西,你就看不见了,这个叫肉眼,那什么叫天眼呢,天眼可以看见天堂地狱,什么叫慧眼呢,能够知道你的,心中能生种种善法,什么叫法眼,能知道你缘起是什么,什么叫佛眼,能够觉察三界之中,这个叫佛眼,所以眼根要空,就自然会清明,如果我们将我们的眼不住于色,不住于色的话,自然我们眼所看见的东西,就很清净,所以,无眼耳鼻舌身意,意思就是不住,当我们眼见于色而不住于色,自然我们的眼就会得到于明眼,明眼就是什么,能够看到很多东西,所以下面那句,无色声香味触法,这个就叫尘,刚才所讲的就是根,根尘相对,自性不染,故名一行三昧,能解脱种种苦,所以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这样的意思嘛,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,眼色耳色鼻色舌色身色意色,称为六色,加上六根六尘一共称为十八戒,十八戒就是众生,六根在内,六尘在外,中间就是六色,六尘无知,六根有觉,六色起分别,但六根无分别,而眼见于物,不会分别于长短方圆由眼色分别,所以我们眼之中有色,众生不肯出离生死就是因为留恋自己六根,我们为什么会生活这么困苦,就是因为想听好听的说话,所以贪着这个耳根,被人骂你两句,你就趴下,别人赞你两句,你就飞起,就贪着这个耳根,如果你聋了之后,别人骂什么你有没有听到啊,听不到,听不到你不会起行,我们终日就在六道之中轮回,什么叫六道,就是眼耳鼻舌身意,就称为之六道,贪着这个眼,在六根之中,今生受苦,今生受种种累,所以受种种业,这个就为了六根,有人就为了色,为了身,有人为了自己舒服,就出去做其他东西,我们甘受六贼所害啊,六贼就是眼耳鼻舌身意,只要我们放下,眼看到一切,当体即空,放下放下,自然我们会得到清净本来的面目,所以无眼界而至无意识界,无明亦无无明,所谓无无明,众生在十八戒不能够放下,十八戒盖覆了佛性,佛性不明,明知无明,经讲,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不觉,而有无名,真如人人有,但不守自己的岗位,经云,是法住于法位,世间相常住,便是真如守自性,凡夫的真如,不守自性,一念不觉而妄动,故有无名,无名无实体,有了无名,必定有行,所谓不觉,就是无名,妄动就是行,行分别于善恶,善行恶行不动行,总称为业行,所以行就必有色,善行有善色,恶行有恶色,不动行,如果你是不动就没的了,因为我们感召困苦多难厄困,就因为我们追逐这六种根尘,六种根尘之中,已甘心做它的奴隶,我们为什么不出家,就是因为贪着这个身体,我们为什么还不能放下,就认为住这个世间的神游,如果我们万缘放下的时候,一心念佛,那时候得的境界是不同的,是完完全全不同,因为我们甘受接受六根所困扰,自自然然就会受着五蕴所覆盖自己的自身,下面那句说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,无凡夫的老死,也无辟支佛的老死尽,以般若观一切法,亦可超越世间无明,拔出世间苦,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呢,就是因为学佛没有次第,为什么我们改变不了生活呢,就是因为没次第,凡夫就认为呢,有一种法可以得到,其实,无凡夫的老死,如果我们觉得有一种的话,自然会受这种业去分别,无苦集灭道,苦集灭道,就称为四圣谛,谛,就是真实的意思,四圣谛与辟支佛的道,是罗汉道,世称三转十二行法轮是二人,二圣人四谛法门,一时相转,此是苦,是逼迫性的,意思苦就讲明了我们人生有生老病死,首先有生苦,如果我们一出生,如果不觉得有一种生苦的话,那他呢,就会空过时日,所以很多成功人士他就觉得我们的人生很快就消失,他会抓紧时间学习,这个人呢,事业很容易成功,生老苦,有部分人的洞察力很强,那他会明白,我们在这个世间,会随着时间的流转就会老,有很多时候,就在感情的纠缠,在事业的纠缠,认为执着可以得到,其实你好的夫妻,就会得别离苦,不好的夫妻就得怨憎恚苦,如果不娶妻子,没家庭就叫求不得苦,这个就是我们人生的苦,我们短短几十年来到这个世间,就憎到睡不着,吃不安,到头来,无奈献出自己的生命,这个叫愚痴之苦,集,就因为我,苦从哪里来,就是因为我们所集结一切那种执着妄想分别而产生种种苦,灭,就是消失,当我们拥有多快乐都是会消失,但这个消失会随着我们的流转变成一种业力,所以是逼迫性的,指众生的果报完全是苦,所以生老病死,再加上贫,贫苦与病苦的加逼,称为苦苦,快乐,有人认为,我现在很快乐啊,认为没有苦,比如你现在坐得久,你会想走一下,走得久了,你会想坐一下,其实苦的本源永远在我们身体里面,永远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,比如,你一直坐得久,苦就会出现了,这种意乐就会随着时间而消失,我们人生有八苦,那五阴炽盛呢,就由于我们众生不知苦,所以如来示苦相,此时集,是召感性,苦从哪里来,是自召,故名集谛,集就是召感之义,人人都有贪嗔痴,由于贪嗔痴三毒,而引我们的杀盗淫妄,由于这些果报业因,流落到我们后世种种束缚,所以没办法,要出来,明白这个苦之后呢,我们要万缘放下,安住一句佛号,这个叫无智亦无得,一切的法空,空相就是清净相。